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1).doc
文件大小:12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6-27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1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1)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养成自觉参与的习惯,学会沟通与合作。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导读,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体验到自主探究式解题过程,体验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多样化策略,感受到变繁为简、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解鸡兔同笼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到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渗透化繁为简、数形结合、数学模型的思想,掌握列表法、作图法、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以假设法解决此类问题的总体策略。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独立地经历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用列表、画图、假设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解题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意识和动手能力,体会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渗透化繁为简、数形结合、数学模型的思想,掌握用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解决问题,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体验假设的逻辑性和概括性。

2.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教学准备:

录制《鸡兔同笼》吟诵音频、课件、学生课堂学习题卡、板书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鸡兔同笼》音频课件,师生共同吟唱。

2.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进入一个不同的数学世界,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它出现在1500年前的著名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