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docx
文件大小:16.79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27
总字数:约3.75千字
文档摘要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一、读与思:教育的基础支撑

“水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潭鲜活流动的水。书中提到一位有30年教龄的老师在上一节公开课时,竟让旁听的老师都听入了神,以至于忘记做课堂记录,当被请教备课秘诀时,这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通过这个例子,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对教师而言,最好的备课就是读书。他说:“每堂课都准备了一辈子——这种准备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阅读。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潺潺小溪,只有每日不断注入才能汇成一条大河。可见,读书是教学的基础,教师不仅要大量阅读与自己所教学科相关的专业书籍,还应该阅读与教育方法、学生心理等方面相关的内容。把教材内容变成自身知识汪洋中的一滴水,才可以在教学时信手拈来,才可以在课堂上将注意力从教材的输出转向学生的摄取,进而提升课堂的吸引力。输入是教师的成长,输出才是学生的获得。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后要用心反思,写反思日记。美国学者波斯纳将教师的成长归纳为经验与反思的结合。叶澜教授也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源泉,而进行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要坚持写教育日记。苏霍姆林斯基对此坚持了三十多年,本书便是对他长期的教学日记的一个归纳与总结。教学日记有助于教师就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日记不在长短,贵在坚持,贵在能够在每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及时捕捉教学闪光点或者遇到的教育问题,加以记录整理,再结合平时的教育理论学习,就会不断产生新的体验与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最终形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育教学模式。

教师需要通过阅读提升教育素养,学生更是需要通过阅读丰富文化内涵。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他认为丰富的阅读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智力背景,从而提升课堂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地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阅读内容,使书本成为学生爱好的发源地,进而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让课堂学习内容能够有效的与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建立链接,增加学习的轻松感和趣味性。当然,这一切实现的前提不仅只有纯粹的“读”,还要注重反复的“思”。“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阅读只有与思考结合才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效力,否则便只是走马观花,徒劳无功而已。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对于学生思维模式的发现和培养。学困生的“困”就在于能力与知识之间的失调,虽然接触了到了足以促进其发展的知识量,但学习者自身却不具备掌握知识的能力。教师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有意识的发问和引导,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思考,以思考促进阅读,让“僵化”的知识变得流动,以此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阅读是对知识的积累和丰富,思考才是对知识的摄取与吸收,但要想有深刻的思考,就必须以充实的阅读为前提,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无论是作为引路人的教师,还是处于发展中的学生,都必须将二者紧密结合,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以此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自我。

二、赏与罚:教育的路径抉择

书的开篇便提出“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也就是说那种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善于确定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后无论是布置的作业的性质,还是完成作业的时间,都应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获得最佳的发展,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重视学习的情绪性,他认为让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快乐,是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的必要条件,这种赏识教育思想贯穿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整个成功教育思想之中。

赏识教育的基础在于教师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班级里学生从事脑力劳动的力量和思维能力是不同的,不同的学生按照不同的学习方式去掌握同一知识,自然也就造成了参差不齐的学习成绩,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成绩较差的“学困生”群体就缺乏相应的发展空间。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要善于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长善救失,建立起学生的个人自信。自信如何建立?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最适合其发展的场域,并使他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领域遇到强大的困难和障碍,那么就需要使其在精神生活的其他领域中表现自己,以树立自己的道德尊严感,体会到一种无可比拟的人的自豪感,进而让这种情绪辐射到其他活动,促进积极性的提升。如书中提到一个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