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2025届高中毕业暨高考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当六月的风掠过教学楼的长廊,当倒计时的数字定格在“2”,今天的相聚便有了三重意义——既是见证三年寒窗的圆满收官,更是为奔赴考场的你们擂鼓壮行!此刻望向前方,你们眼中跃动的光芒让我确信:这支由1800名勇士组成的青春战队,早已在一千多个日夜里磨利了剑刃,只待吹响出征的号角。
一、回首:青春相册里的鎏金印记
还记得2022年那个初秋吗?当你们第一次把“一中”校牌别在胸前,眼神里闪烁着与朝阳同频的憧憬。而后的日子,早读课的琅琅书声揉碎了晨雾,晚自习的灯光织就了星河:张同学为解出物理压轴题在草稿纸上画满了坐标系,李同学把英语范文抄在饭盒袋上利用饭间背诵,运动会上跌倒又爬起的接力队员,元旦晚会反串角色逗笑全场的文艺骨干……这些被时光定格的瞬间,早已在岁月里酿成了成长的烈酒——你们学会了在数学错题本上用三种颜色标注难点,在语文作文里把家国情怀写成诗行,更在一次次模考失利后,用“错题不过夜”的倔强重写答卷。
最该感恩的是身后那两重温暖的屏障:班主任王老师为盯晚读错过接女儿放学,母亲们变着花样准备的“营养便当”,还有同桌在你打瞌睡时轻轻推来的风油精。这些浸透汗水与温情的记忆,正是你们走上考场时最坚实的铠甲。
二、出征:四步锦囊里的制胜密码
(一)调状态:让身体成为最稳的舵手
请记住这个黄金法则:心态稳如钟,身体顺如风。把高考当作第52次模拟考,考前三天用“番茄工作法”分段复习,每25分钟专注后休息5分钟,让大脑保持“适度兴奋而非过载”。饮食上严格执行“三吃三不吃”——吃清蒸鱼、杂粮饭、应季水果,不吃街头烧烤、冰镇奶茶、隔夜菜。昨晚巡查宿舍时,发现有同学还在背政治提纲,我想告诉大家:此刻1小时的深度睡眠,胜过3小时的低效苦熬。
(二)巧复习:给知识画一张导航图
建议制作“学科记忆手卡”:数学用思维导图梳理三角函数公式链,语文在便签上默写高频文化常识,英语把作文模板缩成“三段式口诀”。特别提醒:6月6日下午看考场后,可用1小时限时做一套“热身卷”,但严禁做新题——就像运动员赛前只做拉伸训练,我们要做的是激活肌肉记忆而非挑战未知。
(三)战考场:用智慧编织得分网络
当试卷摊开在桌面,先做三件事:①用30秒给试卷“画地图”,在草稿纸标注难题题号;②在作文题旁用铅笔圈出关键词;③计算选择题的时间配额(如语文论述类文本控制在12分钟内)。遇到卡壳题记住“三三制”:思考3分钟无思路就跳过,每科预留3分钟检查答题卡。去年考上清北的学长分享过一个“心理调适法”:紧张时就在草稿纸角落画笑脸,告诉自己“我难人亦难,我易人亦易”。
(四)守规则:让细节成为安全护栏
请把准考证夹在透明文件袋里,与身份证组成“入场双保险”。特别注意:每场考试提前40分钟到达考点,文具袋里备两支同色号中性笔,矿泉水要撕掉标签。记得2024届有位考生,因考前嚼口香糖被监考老师提醒,虽未违规却影响了心态——所有可能引发争议的行为,都要在考前规避。
三、壮行:写给未来的三行情书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走进考场时,请带上这三重信念:
给父母的回信:那些凌晨五点的早餐、深夜十一点的等待,终将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化作他们眼角的星光
给老师的答卷:讲台上被粉笔灰染白的袖口、办公室里改到凌晨的作业本,都在等待你们用“规范作答”写下最好的回应
给未来的请柬:今天的每一笔书写,都是在为明天的实验室、图书馆、实习岗绘制入场券
此刻,教学楼前的银杏已为你们铺就金色跑道,走廊里的高考誓师横幅在风中猎猎作响。让我们记住这个充满仪式感的瞬间——当“高考加油!高考必胜!”的呐喊响彻校园,你们即将用笔墨在时代的答卷上,写下属于2025届的青春注脚。
同学们,出征吧!愿你们合上笔盖的刹那,有侠客收剑入鞘的骄傲;愿六月的晚风里,尽是你们凯旋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