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Arduino 系列:Arduino Nano (基于 ATmega328P)_(9).SPI通信协议.docx
文件大小:24.58 KB
总页数:24 页
更新时间:2025-06-27
总字数:约1.17万字
文档摘要

PAGE1

PAGE1

SPI通信协议

什么是SPI通信协议

SPI(SerialPeripheralInterface)是一种同步串行通信接口,常用于微控制器与其外围设备之间的通信。SPI使用四条线进行通信:MOSI(MasterOutSlaveIn)、MISO(MasterInSlaveOut)、SCK(SerialClock)和SS(SlaveSelect)。这些线分别负责数据的发送、接收、时钟同步和设备选择。SPI通信协议具有高速传输、简单可靠的特点,适用于需要高数据传输率的场合。

SPI通信的基本原理

SPI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个主设备(通常是微控制器)控制多个从设备(如传感器、存储器等)进行数据传输。主设备通过SCK线提供时钟信号,MOSI线发送数据,MISO线接收数据,SS线选择从设备。从设备在被选中时参与通信,未被选中时保持静默。

SPI通信的模式

SPI通信有四种模式,这些模式由时钟极性(CPOL)和时钟相位(CPHA)决定:

模式0:

CPOL=0,CPHA=0

时钟的初始状态为低电平,数据在时钟的上升沿被捕获。

模式1:

CPOL=0,CPHA=1

时钟的初始状态为低电平,数据在时钟的下降沿被捕获。

模式2:

CPOL=1,CPHA=0

时钟的初始状态为高电平,数据在时钟的下降沿被捕获。

模式3:

CPOL=1,CPHA=1

时钟的初始状态为高电平,数据在时钟的上升沿被捕获。

选择合适的模式取决于主设备和从设备的时钟配置。主设备需要与从设备协商以确保双方使用相同的模式。

ArduinoNano上的SPI通信

ArduinoNano基于ATmega328P微控制器,支持SPI通信。Arduino提供了SPI库,使得在代码中使用SPI通信变得非常简单。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示例代码,帮助您在ArduinoNano上实现SPI通信。

引脚配置

在ArduinoNano上,SPI通信使用以下引脚:

MISO:数字引脚12

MOSI:数字引脚11

SCK:数字引脚13

SS:数字引脚10(可以配置为其他引脚)

初始化SPI通信

在使用SPI通信之前,需要先初始化SPI库。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初始化示例:

#includeSPI.h

voidsetup(){

//设置SS引脚为输出

pinMode(10,OUTPUT);

//初始化SPI通信

SPI.begin();

//设置SPI通信模式(默认模式0)

SPI.setDataMode(SPI_MODE0);

//设置SPI通信速率(例如:1MHz)

SPI.setClockDivider(SPI_CLOCK_DIV16);//1MHz(16MHz/16=1MHz)

}

voidloop(){

//主设备通信代码示例

}

主设备通信

在主设备通信中,ArduinoNano通常作为主设备,控制从设备进行数据交换。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主设备通信示例,读取一个SPI从设备的数据:

#includeSPI.h

constintssPin=10;

voidsetup(){

//设置SS引脚为输出

pinMode(ssPin,OUTPUT);

//初始化SPI通信

SPI.begin();

//设置SPI通信模式(默认模式0)

SPI.setDataMode(SPI_MODE0);

//设置SPI通信速率(例如:1MHz)

SPI.setClockDivider(SPI_CLOCK_DIV16);//1MHz(16MHz/16=1MHz)

}

voidloop(){

//选择从设备

digitalWrite(ssPin,LOW);

//发送命令

SPI.transfer(0x51);//假设0x51是读取数据的命令

//读取数据

bytereceivedData=SPI.transfer(0x00);//0x00作为占位符

//取消选择从设备

digitalWrite(ssPin,HIGH);

//处理接收到的数据

Serial.print(ReceivedData:);

Serial.println(receivedData,HEX);

}

从设备通信

在从设备通信中,ArduinoNano可以作为从设备,接收主设备的数据并进行处理。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从设备通信示例: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