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斗马表演服务与管理规范》编制说明.pdf
文件大小:248.4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7
总字数:约4.29千字
文档摘要

一、项目来源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标准化》新要求,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发【2015】51

号)精神,制定一批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增加标准

的有效供给,推动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由融水苗族自治县

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桂林旅游学院、融水苗族自治县市场监

督管理局、融水苗族自治县斗马协会、广西融水双龙沟旅游开发

有限公司共同起草团体标准《斗马表演服务与管理规范》。

二、项目背景及目的意义

斗马是广西少数民族中苗族、瑶族的传统文体活动。相传,

这项活动源于一项婚姻裁决。斗马,是骏马之间力与勇的较量,

也是公马向母马求爱的一种特殊方式。每次两匹公马上场相搏相

斗,败者下场,最后的胜者为冠军,马主也俨然象一名勇士。斗

马中激励和鼓舞公马奋力拼搏的唯一动力只有一个:独占自己心

爱的母马。其内涵与旧时的男人为争夺女人所进行的决斗如出一

辙,胜者赢得爱情,很绅士很公平。经过后来的演变,斗马受到

众人的喜爱,参加的人越来越多。

融水苗族自治县是全国最早成立、广西唯一的苗族自治县。

全县现有苗、瑶、侗、壮、汉等13世居民族51万人,其中主体

民族苗族人口21.4万、约占全县总人口的42%,融水旅游资源丰

-1-

富多彩,节庆活动精彩纷呈。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年、六月六、

七月十四、芦笙节、新禾节、古龙坡节庆典上都少不了斗马,它

已成为重要的苗家传统娱乐活动。据融水斗马协会秘书长石家站

介绍:截止2019年底,融水县有能斗马的马匹已超过2400匹,

一年有斗马表演50多场,一般的节日、坡会都能吸引群众和游客

5000-6000人观看,一年一度芦笙斗马节更是吸引近20000人次的

群众和游客观看,全年累计有30-40万人次群众和游客观看斗马

表演比赛。同时,斗马也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融水苗族

系列坡会群”的主要活动。

但是,在斗马表演项目开展如火如荼中,斗马表演也存在诸

多问题:(1)表演场地条件参差不齐,有部分场地达不到要求,

甚至就是在田地间进行;(2)观看群众随意围观,或站在田埂上,

或站在山坡上,安全设置区范围不够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3)

斗马表演流程不规范,随意性较强;(4)工作人员数量不够,一

人身兼多种角色;(5)斗马场地基础设施不完善,有些场地边连

个像样的厕所都没有等。因此,加强斗马表演管理水平,提高斗

马表演服务质量水平,从服务和管理方面入手,制定广西地方标

准《斗马表演服务与管理规范》非常有必要。

通过制定斗马团体标准,以标准为抓手,统一规范斗马表演

的服务与管理要求,用标准化和规范化提升斗马服务质量水平,

促使融水县在创建成功“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的基础上,加速建

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步伐。

三、项目编制过程

-2-

(一)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

团体标准《斗马表演服务与管理规范》项目任务下达后,融

水苗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桂林旅游学院成立了标准

编制工作组,制定了标准编写方案,明确任务职责,确定工作技

术路线,开展标准编制工作,具体标准编制工作由融水苗族自治

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桂林旅游学院、融水苗族自治县市场

监督管理局、融水苗族自治县斗马协会、广西融水双龙沟旅游开

发有限公司相关人员配合。

(二)收集整理文献资料

标准编制工作组收集了国内相关文献资料。主要有:

GB2894安全标志及使用导则

GB/T10001.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

符号

GB/T10001.2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

休闲符号

GB13495消防安全标志

GB15630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三)研讨确定标准主体内容

2020年1月—7月,标准编制工作组对相关资料进行大量收集,

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标准编制工作组召开了标准编制

会议,对标准的整体框架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标准的关键性内

容进行了初步探讨。经过研究,标准的主体内容确定为术语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