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上网拒绝网毒主题班会
教学时数:1课时
授课时间:20xx年10月20日下午第七节16:20---17:05
(一)、教学目标
1、明确知道“网络成瘾”的含义
2、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网络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对网络资源正确地加以取舍应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增强上网的文明意识和安全意识,增强自控能力,加强自我保护.
4、正确认识网络环境对自身生活的意义及影响,呼吁学生文明上网,健康上网,促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教育重点:
让学生认识网毒的危害及如何拒绝网毒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人类跨进21世纪,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这个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然而事实上网络这张无形的网发展到现在已经布满了毒素,其危害已经直接危及到我们天真烂漫的学生的生命安全!
据《人民日报》2003年2月27日报道,一个12岁的小孩因上网欠上机费20元,被网吧老板扣押自行车而不敢回家,最后饥寒交迫,投水而亡.
2002年6月16日,北京海淀区“蓝极速”网吧发生大火,造成24人死亡,十多人受伤的惨剧.其中大部分受害者是在读学生.
2002年11月26日,安康一少年连续27小时上网,结果疲劳猝死;
2002年9月15日凌晨6时,湖南一少年在通宵上网后猝死网吧;
2003年4月17日,南昌17岁的高中学生因连续两天上网猝死网吧;
2002年4月17日,江西南昌一名17岁的高三学生余斌,连续逃课上网2个月,在玩网络游戏时,因紧张激动在网吧倒地猝死.
多么令人触目惊心的死亡数字啊.生命无价!文明上网、健康上网意识应警钟长鸣,网络安全意思应铭刻在心.
?二、“网络成瘾”是何意?
网络成瘾是一种无限制的网络使用现象,命名为“网络成瘾”或“网络成瘾障碍”或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人们一般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愿望,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上网人数的增加,因过度沉溺网络而造成的网络成瘾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以中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尤为引人注目.网络的过度使用导致了部分中学生学习成绩下降、行为变异,出现各种心理障碍.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网络本身所固有的诱惑、青少年上网成瘾的特点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只是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必要条件,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人格特点及部分青少年所固有的心理障碍才是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充分条件.
三、文明上网、拒绝网络成瘾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缩短了人们沟通的距离;另一方面,网络中还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如游戏、色情、暴力等等.青少年一旦接触到,就会引发诱惑,重者导致违法犯罪.今天就让我们以主题班会的形式,一起来探讨网络这把双刃剑.
(一)讨论话题一:互联网的使用对我们有什么积极作用
同学们自由发言
班主任小结:
(1)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青少年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青少年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滋润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讨论话题二:网络成瘾对中职学生有什么危害
同学自由发言
班主任小结
(1)损害身体健康.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长时间僵坐在电脑前缺乏适当的锻炼,会引起他们视力下降、精神疲惫,严重影响生长发育.经常上网的青少年会造成左脑发育不良,语言表达力下降,甚至思维混乱.
(2)人格异化,影响社会交往.过多使用互联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