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2北京高二(上)期末历史汇编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章节综合
一、单选题
1.(2022·北京房山·高二期末)1950-1952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魏墓遗址共出土铁器95件,其中农具有58件;1953年在河北兴隆战国冶铸遗址中出土一批铁范,共40副87件,器形有锄、镰、镢、斧、凿、车具等,其中60%为农具范。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
A.河北兴隆是当时最大的冶铁中心 B.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主要耕作方式
C.铁农具使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在北方一些地区广泛使用铁农具
2.(2022·北京房山·高二期末)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圆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后秦朝在圆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下图),这种变化反映出
A.铸铜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改变 D.国家完成了统一
3.(2022·北京朝阳·高二期末)下列几项地方机构中,从代表中央监督地方的监察机构,演变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有
①州??②道??③路??④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2·北京朝阳·高二期末)《国语鲁语》记述了一段故事“昔烈山氏(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判断当时“殖百谷百蔬”的农具应是
A. B.
C. D.
5.(2022·北京朝阳·高二期末)材料反映出的汉政府加强对西域管辖、治理的手段和措施包括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联合月氏、乌孙等共同对付匈奴。
公元前127年至公元前119年
汉政府三次出兵重创匈奴,并在内地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先后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公元前101年
在轮台等地进行屯田,并设置地方官吏管理。
公元前60年
控制东部天山北麓的匈奴日逐王降汉,西汉统一西域。
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①和亲册封②武力讨伐③设置机构④移民屯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2·北京昌平·高二期末)一位史学家写道:“(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最终建立起君主集权的官僚制政治形态,为以后大一统专制帝国的出现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各国纷纷变法的影响是
①逐步建立君主专制制度??②以儒家思想为指导
③为统一奠定了基础??④推动了社会的转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2·北京昌平·高二期末)远古时期,人类以采集、渔猎为生。伴随着人类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原始农业逐渐形成,其意义在于
①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
②标志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
③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
④促进人们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22·北京西城·高二期末)秦朝对文书的行文规则、传送时效等都有严格规定,从撰写道传递、从收发到保管,对文书处理各个环节的管理人员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据此可知秦朝
A.拥有完备的国家治理体系 B.实行严刑峻法维护统治
C.推行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 D.加强对官员的逐层选拔
9.(2022·北京西城·高二期末)商鞅颁布法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项改革措施有利于
①打击旧式贵族特权??②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③明确赋役征发对象??④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10.(2022·北京海淀·高二期末)中华民族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的。
材料一??西周末至春秋时期,边疆各族大规模内迁,与诸夏(即中原地区分享周室礼仪与荣誉之诸国,春秋时开始称“华夏”)杂处。春秋时期,秦、楚因杂用夷狄之礼被中原诸国视为夷狄,齐桓公所举“攘夷”旗帜,攘的重要对象之一就是楚国。
战国时期,内迁至中原的各族已经与诸夏融合,而海岱江淮间的东夷、淮夷与吴越也先后与华夏融为一体。秦、楚不仅与其他诸夏并列,且因势大境广而有统一诸夏之势。
秦汉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尤其汉祚久长,疆域广阔,汉人与边疆各民族杂处日益发展,人民之间互相交往,互相学习,通婚合好。边疆各族开始称内地人为“秦人”,至汉中叶,渐改称为“汉人”,而汉人也以当朝国名自称汉人。这一改变,既反映了汉民族的新特征,也反映了边疆各民族对汉人的新认识,已具有民族称谓的性质。
——摘编自陈连开《论华夏/汉民族的形成》
材料二??近代中华民族观念的传播
时段
传播情况
A清末新政期间
近代较早提出中国各民族一体融合的“大民族”观点的是梁启超,1903
年他提出,“合汉、合满,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