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2节 声与听觉(第2课时) (课件 21张ppt).pptx
文件大小:6.88 MB
总页数:19 页
更新时间:2025-06-27
总字数:约2.7千字
文档摘要

第2节声与听觉(第2课时)浙教版八年级上

创设情境在古诗中“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生动描绘了儿童在水边聚精会神垂钓的情景。声音会通过空气、水传播给鱼,惊动鱼。声音是以什么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吗?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探究实践水面波:声音传播的形式:

探究实践探索活动1.在水槽中加入水,放上一个软木塞。然后用铅笔不断轻触水面,水面上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向外传播。水槽中的软木塞会怎样运动?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观察烛焰的摇晃情况。在原地附近上下运动。烛焰左右摇晃。水面波声音传播的形式

探究实践与水波的传播相似,声音在空气中也是以波的方式传播。水面波声音传播的形式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喇叭的振动面向外侧运动时,压缩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当喇叭的纸盘面向内侧运动时,这部分空气变疏。声波声音在空气中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向远处传播。声音在空气中形成疏密相间的波疏部喇叭密部

探究实践雷电发生后,雷声以声波形式将能向四面八方传播,使我们周围的空气振动,从而使我们能够听到雷声。声波将声音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传递着的是能,而非物质。声音在空气中也是以声波的方式向远处传播,传递的是物质吗?敲击鼓面,产生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引起火焰晃动,甚至熄灭。声波具有能。请再举例说明声波具有能,并与同学交流。雷电发生处的空气没有到达我们的周围。鼓面发声处的空气没有到达火焰的周围。

声音在不同介质(25℃)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古代侦察兵伏地听声探究实践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骑兵的活动,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这是为什么?问题讨论声音沿土地传播比沿空气传播快,能使侦察兵及早知道敌情。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探究实践声音在不同的温度下,传播的快慢不同。声音传播的快慢受温度的影响:气温/℃051015202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m/s)331334337340343346气温每升高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就提高0.6m/s。相同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越快。

探究实践耳是人的听觉器官,有了它,我们才能听到世界上的各种声音。

探究实践读图,指认耳的结构名称。外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中耳包括、和。内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耳廓外耳道耳蜗半规管前庭耳廓外耳道耳蜗半规管前庭鼓膜听小骨鼓室咽鼓管鼓膜鼓室咽鼓管

探究实践请说出耳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探究实践耳各部分结构的功能。结构名称功能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收集声波传导声波在声波的作用下振动在鼓室内的听小骨将声玻放大后传到内耳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感觉头部位置的变化内有听觉感受器,接受声音振动刺激,产生信息

探究实践听觉是怎样产生的?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形成听觉大脑

探究实践根据你对周围人群的观察,影响听觉的因素有哪些?(1)年龄:助听器能帮助很多听觉不灵敏的人提高听力。(2)器官损伤:有些人由于听觉器官某一部分受了损伤,那么,即使用助听器也很难再听到声音了。听觉通常会随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不灵敏。外伤、过大的音量、误用耳毒性药物等诸多因素都可能损伤听觉器官,导致听力受损,这类听力受损往往是不可逆的。助听器可以改善人的听力

探究实践耳除与听觉有关,还有其它功能:耳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内耳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此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会出现晕车、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症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迁移应用2.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马蹄踏在土地上,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声音可以沿土地传播C.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D.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的耳朵A1.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声音的传播可以没有介质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钢管中的传播速度快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只与温度有关D

迁移应用3.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A.耳廓B.外耳道、鼓膜C.听小骨D.耳道2.用尖锐器具挖耳朵可能会损伤()A.听觉中枢B.听神经C.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