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单招《语文》能力提升B卷题库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80分)
一、单选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下列句子中加【】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愁】空山
A.砯崖【转】石万壑雷
B.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C.问君【西】游何时还
D.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词类活用的知识。例句“愁”是使动用法,使空山发愁。A项“转”是使动用法,使石头转动;B项“从”是使动用法,使百余骑跟从;D项“回”是使动用法,使日回。C项“西”是名词作状语,向西。所以答案是C选项。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多一些宽容》这是一篇谈人的修养的文章。为证明观点文章采用了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B.《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作者按照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
C.解放战争时期,茅盾先生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因此写了《白杨礼赞》这篇文章热烈歌颂他们。
D.《海燕》是一首散文诗,具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全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理解。C选项错误,《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文章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而非解放战争时期。A选项对《多一些宽容》的论证方法表述正确;B选项对《石榴》的结构思路概括准确;D选项对《海燕》的线索及场面刻画总结恰当。综上所述,答案选C。
3、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
B.曹雪芹,清代小说家,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该书又名《金玉缘》《石头记》。
C.小说《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遭遇,深刻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D.李商隐和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文学常识。A选项介绍了词的起源及创作方式;B选项说明了曹雪芹及《红楼梦》的相关情况;D选项阐述了李商隐的文学地位。而C选项中,《祝福》揭示的是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不是封建科举制度。所以这道题应选C选项。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说话、演讲和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恶要。
B.这摞纸可以留作他用,不该当做费纸卖掉。
C.敦煌壁画令人眼花潦乱,神思飞动。
D.反对奢侈浪费,提倡勤俭节约。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汉字字形的掌握。A选项“简明恶要”应为“简明扼要”;B选项“费纸”应为“废纸”;C选项“眼花潦乱”应为“眼花缭乱”。在日常书写和表达中,要注意正确的字形。D选项没有错别字,符合题目要求。
5、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能够表现以国家利益为重,把个人利益放在后面的一句是()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岳阳楼记》内容的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个人利益置后的高尚情怀。A选项侧重不同处境下的忧君忧民;C选项描述的是悲伤的景象;D选项表达的是不因外物和自身境遇而悲喜的心境。综合来看,B选项最能体现以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在后。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当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C.我们要注意改正并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
D.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病句的判断。A选项中“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能是“成败的关键”,两面对一面;B选项“避免”和“不再”表意矛盾;C选项应是先“找出”再“改正”,语序不当。D选项表述正确,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以答案是D选项。
7、“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于我国古代哪一部著作?()
A.《论语》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