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正文目录
基差指标 3
择时指标的处理 3
年化基差率的统计分析 4
择时逻辑与统计分析 7
基本设定 7
基差动量择时 7
基差反转择时 11
择时策略设计与回测结果 13
择时策略设计 13
基差动量择时策略结果 15
基差反转择时策略结果 20
4总结 23
5风险提示 24
图表目录
图1 IH合约不同基差率指标对比 5
图2 IC合约不同基差率指标对比 5
图3 上证50指数与IH合约年化基差率 6
图4 沪深300指数与IF合约年化基差率 6
图5 中证500指数与IC合约年化基差率 6
图6 百分比参数为10%的基差动量择时信号 9
图7 百分比参数为5%的基差动量择时信号 9
图8 百分比参数为1%的基差动量择时信号 9
图9 上证50指数的动量择时策略净值 15
图10 沪深300指数的动量择时策略净值 17
图11 中证500指数的动量择时策略净值 18
图12 上证50指数的反转择时策略净值 20
图13 沪深300指数的反转择时策略净值 22
图14 中证500指数的反转择时策略净值 22
图15 中证500指数的反转择时策略净值(偏长期) 23
图16 上证指数的组合择时策略净值(动量多头+反转多头) 24
表1 IH/IF/IC合约的简单基差率与年化基差率的统计数据(2015年4月16日-2025年6月6日) 4
表2 上证50股指期货基差动量择时的收益统计分析 8
表3 沪深300股指期货基差动量择时的收益统计分析 10
表4 中证500股指期货基差动量择时的收益统计分析 10
表5 上证50股指期货基差反转择时的收益统计分析 12
表6 沪深300股指期货基差反转择时的收益统计分析 12
表7 中证500股指期货基差反转择时的收益统计分析 13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表8 基差动量择时的收益统计结果 14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表9 基差反转择时的收益统计结果 14
表10 上证50指数的动量择时策略年化表现对比 16
表11 上证50指数的动量择时策略年度超额收益对比 16
表12 沪深300指数的动量择时策略年化表现对比 17
表13 沪深300指数的动量择时策略年度超额收益对比 18
表14 中证500指数的动量择时策略年化表现对比 19
表15 中证500指数的动量择时策略年度超额收益对比 19
表16 上证50指数的反转择时策略年化表现对比 20
表17 上证50指数的反转择时策略年度超额收益对比 21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基差指标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采用股指期货基差率进行市场择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均展现出一定有效性,其核心意义在于捕捉市场情绪波动并辅助构建量化策略。股指期货基差率是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差额与现货价格的比率,它反映了市场对未来现货价格走势的预期。当基差率为正且较大时,可能意味着市场预期现货价格将上涨;反之,当基差率为负且较大时,可能意味着市场预期现货价格将下跌。这种预期的变化往往与市场情绪紧密相关,因此基差率可以作为判断市场情绪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报告的目的是对基差率的极值变化进行分析,探究这些变化是否对指数未来走势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择时指标的处理
年化基差率通过标准化时间维度,解决了简单基差率在跨期比较、趋势分析应用中的局限性,提供了更精准、更具操作性的市场分析工具。简单基差率作为期货与现货价差的简单比率,其数值受到合约剩余期限的影响。年化基差率通过将基差率按剩余期限折算为年化值,使不同期限合约的基差率处于同一量纲,便于横向对比。这种标准化处理解决了时间维度差异导致的数值失真,确保分析结果更具客观性。
尤其对于市场择时等策略的开发,通常需观察市场的长期走势。年化基差率通过平滑短期波动,凸显长期市场情绪与定价偏差。若某品种年化基差率持续为正且扩大,可能预示市场对未来现货价格存在系统性高估,为趋势跟踪或反转策略提供信号。简单基差率因缺乏时间标准化,难以捕捉此类长期规律。
年化基差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化基差率=股指期货价格?现货指数价格× 365
现货指数价格 合约存续时间
股指期货合约临近到期会出现期现收敛的过程,期货合约的理论基础决定了,在到期日当天,期货价格必须强制收敛于现货指数价格,此时基差无法准确捕捉市场情绪的变动;同时收敛过程导致基差率的快速变化,增加了基差率的波动水平。在基差在近月合约临近到期日时,我们提前5个交易日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