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单击此处添加标题;1.?脊髓震荡
脊髓受到强烈震荡后发生超限抑制,脊髓功能处于生理停滞状态。
脊髓神经细胞结构正常,无形态学改变。;2.?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伤后3小时灰质内出血较少,白质无改变;
伤后6~10小时,出血灶扩大,神经组织水肿,24~48小时以后逐渐消退。
由于不完全脊髓损伤程度有轻、重差别,轻者仅有中心小坏死灶,保留大部分神经纤维;
重者脊髓中心可出现坏死软化灶,只保留小部分神经纤维。;单击此处添加标题;1.?脊髓震荡
临床上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及反射完全消失或大部分消失。
一般经过数小时至数天,感觉和运动开始恢复,不留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2.?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损伤平面以下保留某些感觉和运动功能,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2.?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1)前脊髓综合征:
颈脊髓前方受压严重,有时可引起脊髓前中央动脉闭塞,出现四肢瘫痪,下肢瘫痪重于上肢瘫痪,但下肢和会阴部仍保持位置觉和深感觉,有时甚至还保留有浅感觉。
此型损伤的预后为不完全性损伤中最差者。
(2)后脊髓综合征:
脊髓受损平面以下运动功能和痛温觉、触觉存在,但深感觉全部或部分消失。
;2.?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3)脊髓中央管周围综合征:
多数发生于颈椎过伸性损伤时,脊髓中央管周围的传导束受到损伤
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四肢瘫,上肢重于下肢,没有感觉分离。
(4)脊髓半切综合征:
又名Brown-Séquard综合征。
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的运动及深感觉消失,对侧肢体痛温觉消失。;3.?完全性脊髓损伤
脊髓实质完全性横贯性损害,在脊髓休克期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出现弛缓性瘫痪,包括最低位骶段感觉、运动功能及反射完全丧失,肛周的感觉和括约肌的收缩运动丧失。
脊髓休克期结束后,如果损伤平面以下仍然无运动和感觉,说明是完全性脊髓损伤。2~4周后逐渐演变成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性锥体束征。
胸段脊髓损伤表现为截瘫,颈段脊髓损伤则表现为四肢瘫。
上颈椎损伤的四肢瘫均为痉挛性瘫痪,下颈椎损伤的四???瘫由于脊髓颈膨大部位和神经根的毁损,上肢表现为弛缓性瘫痪,下肢仍为痉挛性瘫痪。;4.?脊髓圆锥损伤
正常人脊髓终止于第1腰椎椎体的下缘,因此,第12胸椎和第1腰椎骨折可发生脊髓圆锥损伤,表现为会阴部(鞍区)皮肤感觉缺失,括约肌功能丧失致大小便不能控制和性功能障碍,双下肢的感觉和运动仍保留正常。;5.?马尾神经损伤
马尾神经起自第2腰椎的骶脊髓,一般终止于第1骶椎下缘。
马尾神经损伤很少为完全性的。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弛缓性瘫痪,有感觉、运动功能及性功能障碍,括约肌功能丧失,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没有病理性锥体束征;脊髓损伤严重度分级可作为脊髓损伤的自然转归和治疗前后对照的观察指标。依据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进行分级,目前较常用的是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脊髓功能损害分级;X线平片和CT检查:是脊髓损伤最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发现损伤部位的脊柱骨折或脱位。经椎间盘和韧带结构的损伤,X线片和CT检查可能不能发现明显异常,称之为无放射线检查异常的脊髓损伤(SCIWORA),多见于颈椎外伤。
MRI检查:可能观察到脊髓损害变化。MRI不仅可了解脊髓受压程度,还可观察脊髓信号强度、脊髓信号改变的范围和脊髓萎缩情况等。;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可了解脊髓的功能状况。
体感诱发电位检查代表脊髓感觉通路功能,运动诱发电位检查代表锥体束运动通路的功能,二者均不能引出者为完全性截瘫;1.?呼吸衰竭与呼吸道感染
(1)呼吸衰竭与呼吸道感染原因
颈脊髓损伤后,肋间肌完全麻痹,仅靠膈神经支配的膈肌收缩进行腹式呼吸,膈神经由颈3-5组成,颈4是主要成分。
颈1、颈2损伤常致伤者现场死亡;颈3、颈4损伤影响膈神经中枢,伤者早期易因呼吸衰竭死亡;颈4、颈5以下损伤,脊髓水肿蔓延也可影响呼吸功能,仅下颈椎损伤能保留腹式呼吸。
呼吸肌力量不足,气道阻力增加,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引发坠积性肺炎,可因呼吸道感染难控或痰液堵塞窒息死亡;1.?呼吸衰竭与呼吸道感染
(2)气管切开术相关
作用:减少呼吸道无效腔,及时吸出分泌物,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可经气管给药,提高生存率。
最佳时机:尚无定论。
适用人群:①上颈椎损伤;②出现呼吸衰竭者;③呼吸道感染,痰液不易咳出者;④已有窒息者。
;1.?呼吸衰竭与呼吸道感染
(3)肺部感染控制措施:选用合适抗生素,定期翻身拍背。;2.?泌尿生殖道感染和结石
(1)发病原因:颈脊髓损伤后括约肌功能丧失,尿潴留致长期留置导尿管,易引发泌尿道感染与结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