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模拟试题及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青霉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2011年中级师)
A、阻断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
B、干扰DNA的复制,修复和重组
C、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区
D、阻止肽链延长
E、阻断细菌的代谢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青霉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阻断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损,菌体失去渗透保护屏障,导致细菌肿胀、变形,在自溶酶的激活下,细菌破裂溶解而死亡。干扰DNA的复制、修复和重组的药物主要是一些核酸类药物;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药物种类较多,作用机制各不相同;阻止肽链延长的药物也有多种;阻断细菌代谢的药物不是青霉素类的作用机制。
2.金黄色葡萄球菌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如果头孢西丁的抑菌环直径为6mm,下列药敏报告不正确的是(2016年初级师)
A、头孢唑啉耐药
B、哌拉西林耐药
C、头孢美唑耐药
D、亚胺培南耐药
E、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中,头孢西丁抑菌环直径≤19mm为耐药。头孢西丁耐药提示可能对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如头孢唑啉、哌拉西林、头孢美唑、亚胺培南等,所以A、B、C、D选项报告正确。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药敏结果不能仅根据头孢西丁的抑菌环直径来推断,E选项报告不正确。
3.患者男,44岁,发烧五天,临床诊断怀疑为肠热症,为确诊应做(2018年中级师)
A、抽静脉血进行肥达反应
B、粪便培养
C、血培养
D、胆汁培养
E、尿培养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血培养是诊断肠热症的常用方法,在病程1-2周血培养阳性率可达80%左右,所以对于疑似肠热症且发烧五天的患者,血培养有助于确诊。粪便培养在病程第2周起阳性率逐渐增加,第3-4周阳性率最高;尿培养在病程后期阳性率较高;胆汁培养对带菌者的诊断有意义;肥达反应是一种血清学试验,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4.对嗜血杆菌生物学特征描述正确的是(2016年初级士)
A、革兰阴性杆菌呈多形性,有鞭毛,无芽孢
B、革兰阳性杆菌呈多形性,无鞭毛,有芽孢
C、革兰阴性杆菌呈多形性,无鞭毛,无芽孢
D、革兰阳性杆菌呈多形性,无鞭毛,无芽孢
E、革兰阴性球菌有鞭毛和芽孢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嗜血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形态呈多形性,无鞭毛,无芽孢。所以答案选C。
5.可能引起食物中毒,与食用不洁海产品有关的是(2012年初级师)(2017年初级师)
A、肉毒梭菌
B、副溶血弧菌
C、鼠伤寒沙门菌
D、奇异变形杆菌
E、产气荚膜梭菌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副溶血弧菌主要存在于海产品中,食用被其污染的不洁海产品可引起食物中毒。奇异变形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通常通过污染食物等引起感染,但不是与不洁海产品食物中毒密切相关的典型菌。产气荚膜梭菌可存在于土壤、人和动物肠道等,常因伤口感染等致病,与不洁海产品关系不大。肉毒梭菌主要存在于土壤、尘土和动物粪便中,多因食用被其污染的罐头、腊肠等引起中毒。鼠伤寒沙门菌可污染多种食物,不一定与不洁海产品直接相关。
6.以下细菌动力阴性的是(2011年中级师)
A、肠杆菌属
B、沙雷菌属
C、类产碱杆菌
D、荧光假单胞菌
E、鲍曼不动杆菌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鲍曼不动杆菌无鞭毛,动力阴性。荧光假单胞菌、类产碱杆菌、沙雷菌属、肠杆菌属等大多数有鞭毛,动力阳性。
7.如果正常人发生菌群失调症原因是(2013年中级师)
A、正常菌群的遗传特性明显改变
B、正常菌群的增殖方式明显改变
C、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明显改变
D、生态制剂的大量使用
E、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菌群失调症是指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超出了正常范围,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而选项A遗传特性改变、B增殖方式改变、C耐药性改变通常不是菌群失调症的主要原因;生态制剂大量使用不一定直接导致正常人菌群失调症,只有当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发生明显改变时才会引发菌群失调症,所以答案是E。
8.为胞内寄生菌的肠道杆菌的是(2011/2014/2018年中级师)
A、大肠埃希菌
B、肺炎克雷伯菌
C、伤寒沙门菌
D、痢疾志贺菌
E、变形杆菌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伤寒沙门菌主要侵犯肠壁淋巴组织,细菌可在吞噬细胞内生长繁殖,属于胞内寄生菌。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一般不表现为胞内寄生。
9.大部分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属于生物安全水平的(2013/2016年初级师)
A、4级
B、2级
C、3级
D、5级
E、1级
正确答案:B
10.副溶血性弧菌培养基为(2013年初级士)
A、巧克力色血平板
B、碱性蛋白胨水
C、血琼脂培养基
D、嗜盐菌选择培养基
E、SS培养基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