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医学临床医学西医学病理学练习题库与参考答案解析.docx
文件大小:11.38 KB
总页数:14 页
更新时间:2025-06-27
总字数:约7.06千字
文档摘要

医学临床医学西医学病理学练习题库与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电镜下,脂肪变性的脂滴形成于()。

A、溶酶体内

B、高尔基复合体内

C、内质网中

D、线粒体内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电镜下,脂滴于内质网中形成有界膜包绕的圆形均质小体,称为脂质小体。

2.下列哪种病损属第一期梅毒?()

A、硬腭坏死穿孔

B、外生殖器硬性下疳

C、皮肤斑疹或丘疹

D、肝树胶肿(梅毒瘤)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第一期梅毒的典型病损为硬性下疳,以发生于外生殖器最为多见。硬性下疳一般发生在感染后2~4周,在局部形成硬性丘疹,溃破后形成溃疡。①其特征为:不引起痛觉,局部淋巴结炎明显。②镜下见:真皮内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常聚集在血管周围。③治疗:硬性下疳不予治疗也可逐渐愈合,留下小的瘢痕。但并不代表疾病已消除,如不积极治疗则发展为二期和三期梅毒。

3.关于凋亡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凋亡细胞周围多有中性粒细胞存在

B、是基因调控的程序化细胞死亡

C、凋亡细胞周围可有巨噬细胞存在

D、凋亡细胞核固缩、棱染色质边集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凋亡细胞周围不发生炎症反应和再生修复,因此凋亡细胞周围无中性粒细胞存在。

4.伤寒肠道病变的好发部位是()。

A、横结肠

B、回盲部

C、空肠

D、回肠下段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伤寒肠道病变以回肠下段的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的病变最为常见。按病变发展过程分四期,每期大约持续一周。

5.不符合渗出液作用的描述是()。

A、稀释毒素

B、带来抗体

C、带来补体

D、对机体有益无害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渗出液对机体有积极意义:①稀释中和毒素,减轻毒素对局部组织的损伤作用。②为局部浸润的白细胞带来营养物质和运走代谢产物。③渗出液中所含的抗体和补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④渗出液中的纤维素交织成网,可以限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还有利于白细胞吞噬消灭病原体。⑤渗出液中的白细胞吞噬和杀灭病原微生物,清除坏死组织。⑥炎症局部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随渗出液的淋巴回流而达局部淋巴结,刺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D项,渗出液可引发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局部反应以及发热等全身反应,造成患者的不适。

6.大叶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溶血性链球菌

B、肺炎球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大叶性肺炎是主要由肺炎球菌引起的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大叶性肺炎90%以上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其中1、2、3和7型多见,但以3型毒力最强。此外,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也可引起,但均少见。

7.下列关于蜂窝织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由草绿色链球菌感染引起

B、常见部位是内脏器官

C、病变特点与链球菌分泌的链激酶和透明质酸酶有关

D、常有明显的组织坏死和脓肿形成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ABD三项,急性蜂窝织炎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常见部位是皮肤、肌肉和阑尾,链球菌能分泌透明质酸酶,能降解疏松结缔组织中的透明质酸,还能分泌链激酶,溶解纤维素,因此细菌易于通过组织间隙和淋巴管扩散,表现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或脓细胞弥漫性浸润,而脓肿很少形成。

8.病毒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腺病毒

B、呼吸道合胞病毒

C、副流感病毒

D、流感病毒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病毒性肺炎最常见的病毒是流感病毒,其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单疱疹病毒及巨细胞病毒。

9.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特点应除外()。

A、肾小球内有链球菌菌栓

B、上皮下有驼峰状沉积物

C、有肉眼血尿

D、多见于儿童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通常发生于咽部或皮肤链球菌感染后1~4周,其发病机制是链球菌的抗原导致相应抗体形成,在血液循环中所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肾小球内沉积引起的炎症反应,在肾小球内并不出现链球菌。

10.最易于完全再生、修复的组织是()。

A、上皮组织

B、骨组织

C、纤维组织

D、肌肉组织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上皮组织在正常情况下处于不断增生的状态,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损伤时只要基膜保持完好,一般都可以完全再生。

11.绒毛膜癌最常继发于()。

A、异位妊娠

B、自然流产

C、早产

D、葡萄胎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绒毛膜癌简称绒癌,是滋养层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绝大多数与妊娠有关,约50%继发于葡萄胎,25%继发于自然流产,20%发生于正常分娩,5%发生于早产和异位妊娠,以30岁青年女性多见,发病机制不详。

12.关于脂肪变性,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脂肪变性最明显

B、磷中毒时发生肝小叶中央区脂肪变性

C、严重贫血时,心肌弥漫性脂肪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