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骨骼系统的观察
【实验目的】
1、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结构特点。
2、观察骨的形态、结构、构成,了解其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
【材料与器械】
人体全身骨架标本,人体各部分分离骨标模型,挂图。
【观察内容】
骨骼系统由骨(成人206块)和骨连结组成,在骨连结处有软骨和韧带。
全身的骨通过骨连结构成人体的支架,即骨骼。骨骼可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
一、颅的组成
颅分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位于颅的后上方。由8块脑颅骨组成。它们共同围成颅腔,容纳并保护脑。
(一)脑颅
1、额骨:位于脑颅前上部,骨内含有空腔,称额窦。
2、顶骨:位于颅盖中线的两侧,介于额骨和枕骨之间。
3、蝶骨:位于颅底中部,枕骨前方,形似蝴蝶。可分为体、大翼、小翼、翼突四部分。体内的空腔称蝶窦。
4、枕骨:位于脑颅的后部。
5、筛骨:位于蝶骨的前方、额骨的下方及左、右两眶之间。
6、颞骨:位于脑颅的两侧,参与构成颅底和颅腔侧壁。颞骨外侧面的下方有一圆孔,称外耳门。以外耳门为中心可将颞骨分为鳞部、乳突部和岩部。
(二)面颅
1、上颌骨:位于面颅中央,与下颌骨共同构成颜面的大部分。
2、鼻骨:位于两眶之间,构成鼻背。
3、颧骨:位于上颌骨的外上方。
4、泪骨:位于两眶内侧壁的前部,为一小而薄的骨片。
5、下鼻甲:为一对卷曲的薄骨片,呈水平位附于鼻腔的外侧壁。
6、腭骨:位于上颌骨后方。
7、犁骨:为斜方形薄骨板,构成骨性鼻中隔的后下部。
8、下颌骨:位于面颅骨的前下方,可分为一体和两支。体的外侧面左、右各有一孔,称颏孔。
9、舌骨:介于下颌骨与喉之间,借肌肉和韧带悬于颈前正中,是颅骨中唯一游离的骨块。
二、脊柱
脊柱位于背部中央,是人体的中轴,由椎骨、骶骨和尾骨及其间的连结共同构成。
幼儿的脊柱由33~34块椎骨组成,可分为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及尾椎(4~5块)。随着年龄的增长,5块骶椎愈合成1块骶骨,4~5块尾椎愈合成1块尾骨,因此,成人脊柱一般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组成。
三、胸廓
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骨连结共同围成。有保护胸腔脏器和一部分腹腔脏器的作用,并参与呼吸运动。
四、四肢骨
人类上肢骨和下肢骨都由上、下肢带骨和自由上、下肢骨两部分组成。自由上、下肢骨借上、下肢带骨与躯干骨相连结。
(一)上肢骨
1、上肢带骨
(1)锁骨:呈“~”形弯曲。内侧端粗大,与胸骨柄相关节;外侧端扁平,与肩胛骨的肩峰相关节。
(2)肩胛骨:位于背部上方脊柱的两侧,为一不规则的三角形扁骨,有三缘、三角及前、后两面。
2、自由上肢骨
(1)肱骨:为上臂骨。是典型的长骨,分两端一体。
(2)前臂骨
桡骨:上端细小,下端粗大,体呈三棱柱状。
尺骨:上端粗大,下端细小,体呈三棱柱状。
(3)手骨
腕骨:共8块,排成两列,每列4块。近侧列从桡侧起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
掌骨:共5块,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第1~5掌骨。其近侧端城掌骨底,接腕骨;远侧端称掌骨头,接指骨。
指骨:共14块,除拇指2节外,其余喝指均为3节。分别称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
(二)下肢骨
1、下肢带骨(髋骨)
(1)髂骨:分为髂骨体和髂骨翼两部分。
(2)坐骨:分为坐骨体和坐骨支两部分。
(3)耻骨:分为耻骨体、耻骨上支和耻骨下支三部分。
(4)骨盆
是由骶骨、尾骨及左右髋骨及其间的骨连结构成的一个完整骨环。具有保护盆腔内的脏器和传递重力的作用。
2、自由下肢骨
(1)股骨:分上、下两端和一体。
(2)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包埋在股四头肌的肌腱中,为三角形扁平状,尖端向下。髌骨前面粗糙,后面光滑为关节面,与股骨的髌面相关节。
(3)小腿骨
胫骨:上端粗大,有内、外侧髁。
腓骨:上端膨大,称腓骨头,与胫骨的腓关节面相关节
(4)足骨
跗骨:共7块,排成两列。近侧列有距骨和下方的跟骨;远侧列由内向外为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和外侧楔骨和骰骨,在距骨和3块楔骨之间还有1块足舟骨。
跖骨:共5块。
趾骨:共14块。除拇趾为两节外,其余各趾均为三节。
作业:男女骨盆差异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