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28—
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三煤矿
智能化煤矿建设评估报告
2025年6月20日,三矿机电矿长石志强组织矿各科室分管智能化技术人员,按照《河南省煤矿智能化建设评估办法》《河南省煤矿智能化建设标准(2024版)(试行)》要求,对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三煤矿智能化煤矿进行了现场评估,结果如下:
一、矿井概况
(一)基本情况
矿井始建于1956年5月,1958年12月正式投产。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为135万吨/年。矿井位于鹤壁煤田中部,东西倾向宽3.1km,南北走向长5.5km,井田面积14.88km2,主采煤层为山西组二1煤层,煤层赋存稳定,结构简单,煤层倾角8~48°,平均21°,平均煤厚7.89m。开拓方式为立井、暗斜井多水平综合开拓。划分为四个水平,一、二、三水平回采已结束,目前采掘活动主要集中在四水平。采区布置为沿井田走向分区式布置。
(二)瓦斯水文地质灾害情况
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中等,地质构造复杂程度极复杂,煤层顶板属Ⅱ类顶板,煤厚0.62~12.43m,平均7.89m,为全区可采较稳定型厚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自燃倾向等级为Ⅲ类,属不易自燃煤层。矿井无冲击地压倾向性。
(三)智能化建设条件分类
按照《河南省煤矿智能化建设标准(2024版)(试行)》,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三煤矿智能化建设条件分类评价得分83.49分,属智能化建设条件II类煤矿。
二、智能化项目建设情况
(一)信息基础设施
信息基础设施要求具备数据分类、数据分析、数据融合功能,满足矿井数据服务与安全要求,需要建设工控安全、数据中心、综合管控平台,目前工控安全已完成安装部署调试、综合管控平台、数据中心已基本完成建设。
(二)地质保障系统
地质保障系统利用鹤煤公司2025年科技研发费用,已于2025年6月4日在鹤煤公司进行评审并下发商务谈判成交通知书,揭榜单位正在进行合同拟定,准备签合同事宜。预计工期7月1日至9月30日,10月1日至12月31日试运行3个月。
(三)智能化掘进工作面
4206工作面上顺槽掘进工作面采用三一重工EBZ-200I悬臂式掘进机掘进,掘进机利用惯性导航系统规划截割路径及控制工艺,对截割轨迹实时监测、截割断面自动定位,具有自主定位、定姿、定向功能,能够实现远程遥控行走;具备故障自诊断功能,配套高清摄像机对截割状态实时可视监控;配备UWB电子围栏系统,具备危险区域人员接近识别与报警功能。安装了KJ24煤矿顶板压力监测系统,具备围岩离层范围及离层量、锚杆/索载荷应力、巷道形变及围岩应力等进行实时在线监测,运用多元化的尖端传感技术、数据采集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软件处理技术,为矿井顶板动态监测信息的可视化智能分析与日常动态化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管理,实现顶板采动、围岩运动和应力的预测、预警,从而更好地指导安全生产。
4206工作面上顺槽掘进工作面计划2025年12月份验收。
(四)智能化采煤工作面
4103智能化采煤工作面于2024年12月通过省工信厅智能化采煤工作面验收。4103智能化采煤工作面采用工作面安装采用郑煤机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搭配其他智能化配套设备,实现综采自动化远程集中控制,4103智能化采煤工作面通过万兆以太网将割煤系统,支护系统,运输系统,供液、供电系统有机融合,辅以工作面煤壁和液压支架高清视频系统,实现对智能化采煤系统设备的协调管理与集中控制,并且具有单独启停,一键启停和顺序启停等功能,实现割煤智能化与人工辅助干预放煤相结合的智能采煤工作模式。4103智能化采煤工作面自动化截割不低于70%。目前系统运行正常。
(五)主煤流运输系统(机运科)
我矿已建设带式输送机集控系统,实现了主运输皮带远程集中控制和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测。立井提升电控系统各类保护装置完备、可靠,运转正常,已实现提升数据的在线监测,并于2024年10月通过省工信厅验收。
(六)辅助运输系统(机运科)
鹤壁三矿井下-550水平轨道运输线路距离约2600米,运输任务较重。为了保障运输安全、提高指挥效率、增加经济效益,需要对电机车运输信集闭系统进行全面升级,以实现矿井机车运输调度智能化、自动化,保障运输安全、提高指挥效率。
井下-550水平及地面安装KJ293(A)型矿用轨道运输监控系统适用于恶劣环境的集散式工业控制系统,系统以二级计算机网络为核心,在调度室对轨道运输大巷的列车运输实现监控和调度。能实时显示井下大巷各列车位置、车号及信号灯、道岔状态和区段占用情况,指挥列车安全运行。
(七)通风与压风系统(机运科、通防科)
1、通风系统:我矿主通风机采用变频调速,已具备PLC监控系统并具备远程监控、一键倒机、自动倒机功能,新风井和北翼风井的主通风机已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对主通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