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法学概论(第十四版)课件:民法.pptx
文件大小:1.7 MB
总页数:48 页
更新时间:2025-06-28
总字数:约8.34千字
文档摘要

民法第一节民法概述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第三节民事权利第四节民事法律行为第五节代理第六节物权概说第七节财产所有权第八节用益物权

民法第九节债权第十节知识产权第十一节人身权第十二节婚姻家庭第十三节财产继承权第十四节民事责任第十五节诉讼时效第十六节期日和期间

第一节民法概述

一、民法的概念根据我国《民法典》第2条的规定,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私权利关系)的法律。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民法典》,标志着我国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民法典》。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施行后,原《民法总则》《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等九部法律及其司法解释被宣告废止。《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

第一节民法概述二、民法的渊源三、我国民法的任务和基本原则我国民法的基本任务是: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民法典》第3~9条的规定,可以把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作如下概括和表述:(一)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第3条);(二)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第4条);(三)意思自治原则(第5条);(四)公平原则(第6条);(五)诚实信用原则(第7条);(六)符合法律和公序良俗原则(第8条);(七)绿色原则(第9条)。

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民事法律关系概述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主体之间就一定的物或其他对象(客体)而发生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包括三个不可缺一的要素,即主体、客体、内容。二、自然人(一)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是相对于法人而言的,强调的是基于自然状态出生的人。在称自然人时,不仅包括本国自然人,也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我国《民法典》第13条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同时在第14条中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二)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1.宣告失踪宣告失踪,是指自然人下落不明经过法律规定的一段期间,其利害关系人可提出申请,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宣告其为失踪人的一项制度。2.宣告死亡宣告死亡,是指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对失踪人已死亡进行的一种法律推定。

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三)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既然是指自然人得依自己的意思表示,通过自己独立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设定民事义务的能力,因而它不是一切人都具有的,也并非始于出生。法律确定自然人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根据是自然人的意识能力,即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四)监护(五)自然人的住所

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三、法人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能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始于法人的成立,终于法人的终止。法人可以作各种不同的分类,最常见的是把它们分为公法人和私法人,或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在发生法人合并或分立等情况时,最重要的法律问题是处理好前后法人的债权、债务的继承问题。

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四、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从事工商业经营,经依法登记,为个体工商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依法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从事家庭承包经营的,为农村承包经营户。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法》第2条的规定,个人独资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根据《合伙企业法》第2条的规定,合伙企业,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

第三节民事权利

一、民事权利概述民事权利是由民法所确认的权利,是法律为了民事主体的特定利益而提供的保障。民事权利分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分别体现了人身利益和财产利益。二、民事权利的基本分类根据权利的内容和性质,民事权利可以分为人身权、财产权和综合性权利。三、民事权利的取得和行使民事权利的取得,是指民事主体依据合法的方式或根据获得民事权利。民事权利的合法取得方式可分为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两种。民事主体行使权利时,应当履行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