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常州市【辅警协警】笔试预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江苏省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条例》,下列关于辅警职责的表述,正确的是()。
A.单独对违法嫌疑人进行讯问
B.在民警带领下参与治安检查
C.独立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D.保管武器、警械
答案:B
解析:《江苏省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辅警可以在人民警察带领下参与治安检查,但不得单独进行讯问、作出行政处罚或保管武器警械(武器警械由民警保管)。
2.常州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532”发展战略中,“5”指的是()。
A.五大产业集群
B.五大重点工程
C.五大幸福工程
D.五大中轴建设
答案:D
解析:常州市“532”发展战略中,“5”指“五大中轴”(长三角交通中轴、创新中轴、产业中轴、生态中轴、文旅中轴),“3”指“三个明星城”(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内一流的智造名城、长三角生态中轴和美丽常州),“2”指“两个示范”(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共同富裕先行区)。
3.甲因盗窃被处行政拘留10日,执行5日后,发现其还涉嫌参与一起诈骗案件。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下列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A.对甲的诈骗行为单独处罚,与之前的拘留合并执行,最长不超过20日
B.撤销之前的拘留处罚,重新合并处罚
C.对诈骗行为不再处罚,因甲已被拘留
D.对诈骗行为处拘留15日,与之前未执行的5日合并执行20日
答案:A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六条规定,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20日。甲已执行5日,剩余5日与新处罚的拘留合并后,总执行期不超过20日(如诈骗处10日,则合并执行10+5=15日;如诈骗处15日,则合并执行15+5=20日)。
4.辅警在参与群体性事件处置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及时向带队民警报告现场动态
B.主动与情绪激动人员发生肢体接触
C.配合设置警戒带分隔围观人群
D.记录现场人员特征及行为
答案:B
解析:辅警在群体性事件中应保持克制,避免激化矛盾,不得主动与群众发生肢体冲突,需在民警指挥下开展警戒、记录等工作。
5.2024年10月,常州某小区发生高空抛物致人受伤事件。根据《民法典》,下列责任认定正确的是()。
A.若无法查明具体侵权人,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
B.物业无责任,因高空抛物属个人行为
C.受伤者需自行承担损失,因无法找到侵权人
D.所有住户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答案:A
解析:《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规定,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物业服务企业未采取必要安全保障措施的,应承担相应责任。
6.下列关于接处警流程的表述,错误的是()。
A.接警时应记录报警人姓名、联系方式、事件地点及性质
B.处警民警到达现场后,辅警可单独开展现场勘查
C.对治安案件,需制作受案登记表并录入执法办案系统
D.处警结束后,需反馈处理结果给报警人
答案:B
解析:现场勘查需由民警主导,辅警可在民警指挥下协助,但不得单独勘查。
7.常州地铁5号线预计2025年通车,其线路覆盖天宁区、钟楼区和()。
A.武进区
B.新北区
C.金坛区
D.溧阳市
答案:A
解析:常州地铁5号线一期工程起于钟楼区江理工站,止于武进区东桥站,串联钟楼新城、中心老城、武进新城等区域。
8.甲(15周岁)因与同学乙发生矛盾,将乙打成轻微伤。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甲的处理正确的是()。
A.处行政拘留5日,不执行
B.处行政拘留10日,执行
C.处500元罚款
D.批评教育,不予处罚
答案:A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违反治安管理依法应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甲将乙打成轻微伤,属殴打他人,应处5-10日拘留,但因未满16周岁,不执行拘留,可并处罚款。
9.辅警在信息采集工作中,发现某出租屋承租人未按规定进行登记。根据《江苏省流动人口居住管理办法》,正确的处理是()。
A.直接对承租人处200元罚款
B.通知民警到场,由民警依法处理
C.要求承租人当场补登,无需其他处罚
D.记录后上报,由社区自行处理
答案:B
解析:辅警无行政处罚权,发现流动人口未登记,应及时报告民警,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