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财政与金融测试题+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混合产品的供给:
A、政府部门
B、市场
C、社会成员
D、既可以由政府部门,也可以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混合产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不完全的产品。其供给既可以由政府部门提供,也可以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所以选D。混合产品由于其特性,使得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都有参与供给的可能性。政府部门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基于公共利益、公平性等考虑来提供混合产品;而私人部门在具备一定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也能够提供混合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以商品为课税对象成为时髦,如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逐步发展成为主体税种,这时的税收具有明显的()特征
A、价内税
B、间接税
C、价外税
D、直接税
正确答案:B
3.税收作为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属于:
A、生产范畴
B、交换范畴
C、分配范畴
D、消费范畴
正确答案:B
4.乡级政府预算调整方案的审批机关是()
A、乡人民政府
B、乡人代会
C、乡财政部门
D、乡人大常委会
正确答案:D
5.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应当自本级人大常委会批准本级政府决算之日起()内,将本级政府决算及下一级政府上报备案的决算汇总,报上一级政府备案。
A、20日
B、15日
C、10日
D、30日
正确答案:D
6.最先进的货币形式是()
A、电子货币
B、金属货币
C、实物货币
D、纸币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电子货币是通过电子设备进行支付和存储的货币形式,它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便捷、高效、安全等特点,能极大地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代表了货币发展的最新阶段,相比传统的金属货币、实物货币和纸币更为先进。
7.治理通货紧缩最关键的是()
A、紧缩需求
B、紧缩供应
C、扩大供应
D、扩大需求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治理通货紧缩的关键在于扩大需求。通货紧缩是指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物价下跌。扩大需求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增加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从而缓解通货紧缩的压力,促进经济增长。而紧缩需求会进一步加剧通货紧缩,紧缩供应不利于解决通货紧缩问题,扩大供应如果没有相应的需求支撑,也难以有效治理通货紧缩。
8.把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标准是
A、支出功能
B、支出性质
C、支出范围
D、支出用途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按财政支出的性质不同,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财政补贴、债务利息、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
9.在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商品的数量增加,而纸币的数量增加更快,则()
A、纸币贬值
B、纸币升值
C、纸币的价值不变
D、纸币价值与纸币数量同比例增加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在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条件下,根据货币流通公式MV=PT(M是货币供应量,V是货币流通速度,P是物价水平,T是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当商品数量增加,而纸币数量增加更快时,意味着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幅度超过了商品交易量的增长幅度,那么物价水平会上升,纸币会贬值。所以答案是A。
10.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到期时,贴现银行首先向()收取票款
A、贴现申请人
B、承兑人
C、出票人
D、付款人
正确答案:B
11.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一般货币流通调控主体是()
A、各级政府
B、国家机构
C、政府
D、中央银行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中央银行是货币流通调控的主体。中央银行通过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如公开市场操作、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等,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从而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控,维持货币稳定和经济的平稳运行。国家机构、政府等虽然在经济中有一定作用,但并非直接的一般货币流通调控主体。
12.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的政策手段称为()
A、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B、不动产信用控制
C、消费者信用控制
D、动产信用控制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的政策手段。主要内容包括规定分期付款购买耐用消费品的首付最低金额、还款最长期限、适用的耐用消费品种类等。通过这些措施来调节消费者对耐用消费品的消费支出,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和经济运行。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主要是对证券市场的信用交易进行管理;不动产信用控制主要针对不动产交易;动产信用控制这种表述不准确。
13.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处在最佳状态的标准是:
A、0.6左右
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