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输液查对制度.docx
文件大小:14.06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6-27
总字数:约1.6千字
文档摘要

输液查对制度

一、目的

严格规范输液操作流程中的核对环节,确保患者身份、药品信息、输液方式等准确无误,有效预防输液差错事故,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与治疗效果。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临床科室、门诊输液室等所有为患者进行输液治疗的场所及相关医护人员。

三、查对内容与流程

(一)医嘱查对

医嘱接收核对:护士接收医生开具的输液医嘱后,需双人核对医嘱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药品名称、剂量、浓度、用法、输液时间等信息,确认医嘱清晰、准确且无疑问。若发现医嘱存在模糊、错误或不合理之处,及时与医生沟通,修正后方可执行。

医嘱转抄核对:将医嘱转抄至输液执行单、输液卡等相关记录文件时,执行护士需再次核对转抄内容与原医嘱的一致性,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同时,由另一名护士进行独立复核,确保转抄准确。

(二)药品查对

领取药品核对:护士到药房领取输液药品时,应根据输液医嘱逐一核对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生产批号、有效期等信息,检查药品包装是否完整、有无破损、变质、浑浊、沉淀等异常情况,确认药品质量合格后领取。

配药前核对:在配药前,护士需再次核对输液执行单、输液卡与药品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床号、药品名称、剂量、浓度等。同时,检查药品与输液溶媒的相容性,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配药操作。配药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配药后核对:配药完成后,再次核对输液执行单、输液卡与已配制的药品,确保药品名称、剂量、浓度、配药时间等准确无误。双人核对并在输液卡上签字,注明配药者与核对者姓名及时间。

(三)患者身份查对

输液前核对:在为患者进行输液操作前,至少使用两种以上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床号、住院号、腕带信息等),通过询问患者或家属、核对腕带等方式,确认患者身份信息与输液执行单、输液卡一致。对于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昏迷、意识不清、婴幼儿等),需与家属或陪护人员共同核对。

特殊情况核对:在输液过程中,若患者更换床位、转科等情况,护士需重新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确保输液治疗准确无误地对应到正确的患者。

(四)输液操作查对

穿刺前核对:在进行静脉穿刺前,再次核对患者身份信息、输液执行单、输液卡与药品,确认输液部位、输液方式(如静脉滴注、静脉推注等)正确。向患者或家属解释输液目的、药物作用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输液过程核对:输液过程中,定时巡视患者,观察输液速度是否符合医嘱要求,有无药物外渗、输液反应等异常情况。每次调整输液速度、更换输液瓶(袋)时,均需核对输液执行单、输液卡与药品信息,确保输液治疗安全、顺利进行。

输液结束核对:输液完毕后,核对输液执行单、输液卡,确认所有药品已按医嘱输注完毕,记录输液结束时间。观察患者输液部位有无红肿、疼痛等异常,告知患者输液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四、查对要求

双人核对:在医嘱查对、药品领取核对、配药核对等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制度,由两名护士分别独立核对相关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全程核对:输液查对应贯穿于从医嘱接收、药品准备、患者身份确认到输液操作及输液结束的整个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发现疑问,立即停止操作,重新核对确认。

规范记录:所有查对过程均需做好详细记录,包括核对时间、核对内容、核对人员姓名等信息,确保可追溯性。记录应清晰、准确、完整,不得随意涂改。

五、监督与考核

科室护士长负责本科室输液查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护士的查对操作及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

医院护理部将输液查对制度执行情况纳入护理质量考核体系,定期组织专项检查与考核,对制度执行规范、表现优秀的科室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违反制度、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进行通报批评,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以确保输液查对制度有效落实。

这份输液查对制度涵盖了操作各环节要点。若你希望调整内容详略,或补充特定场景下的要求,欢迎随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