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
第PAGE6页共NUMPAGES6页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A卷(基础)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皇帝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至后期,他沉湎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趋于腐败。这位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在他统治前期,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这就是“开元盛世”,至后期,他沉湎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趋于腐败,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爆发,故选D项。
【知识点】安史之乱
【难度】★
【题型】选择题
2.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能够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况,他在《垂老别》中写道:“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诗中描绘的历史事件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这事件是()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藩镇割据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故选B项。
【知识点】安史之乱
【难度】★
【题型】选择题
3.《秦妇吟》是唐末五代诗人韦庄创作的长篇叙事诗。此诗借一位逃难的妇女之口描述了唐末农民起义时的社会乱象。这场农民起义的爆发是因为()
A.统治者实施暴政,民不聊生
B.少数民族政权势力强大,进攻中原
C.外戚专权,政局混乱
D.藩镇割据严重,人民赋役繁重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末期,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最终爆发了唐末农民起义,D项正确;唐朝末期统治者并未推行暴政,排除A项;唐末农民起义不是因为少数民族进攻中原,排除B项;唐末主要是宦官专权,并不是外戚专权,排除C项。
【知识点】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难度】★
【题型】选择题
4.黄巢起义是唐末历时最久、遍及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下列对黄巢起义描述正确的是()
A.给唐朝以致命打击
B.建立政权,最终取得胜利
C.黄巢起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D.起义的原因是安史之乱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人民的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最终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故选A项。
【知识点】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难度】★
【题型】选择题
5.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
A.主持军务的文官
B.外戚
C.掌握兵权的武将
D.宦官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将领,故选C项。
【知识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难度】★
【题型】选择题
6.五代十国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
A.宦官专权
B.唐末农民起义
C.藩镇割据
D.重心南移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后期各地的藩镇的实力强大,中央无法控制地方,最终唐朝灭亡出现五代十国,C项正确;唐朝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是唐朝灭亡的原因,但不是形成五代十国局面的原因,排除A、B两项;安史之乱导致了经济重心南移,但不是形成五代十国局面的原因,排除D项。
【知识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难度】★
【题型】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炀帝……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唯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贞观政要》
材料二玄宗……即位之初……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等守正之辅,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
——《旧唐书·宪宗下》
(1)材料一中的“朕”指的是哪一历史人物?根据材料一,他“夙夜孜孜”的原因是什么?归纳其统治时期社会局面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玄宗的变化。这一变化最终导致了一场叛乱的发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叛乱给唐朝国势带来了什么影响?
(3)上述材料反映的信息对我们当今的国家治理有何启示?
【答案】(1)历史人物:唐太宗(李世民)。原因:目睹隋朝的灭亡(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唯恐社会不稳定。表现:农业发展(粮食丰收)、社会安定(政局稳定)。
(2)变化:从勤于政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