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 东汉的兴衰 》 分层作业.docx
文件大小:178.4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6-28
总字数:约6.14千字
文档摘要

历史

第PAGE9页共NUMPAGES11页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东汉的兴衰

A卷(基础)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王朝,虽然存续仅14年,却将汉朝分隔为西汉和东汉,这个王朝是()

A.夏朝

B.南朝

C.晋朝

D.新朝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史称东汉,故选D项。

【知识点】光武中兴

【难度】★

【题型】选择题

2.我国古代曾出现过许多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治世局面。其中光武中兴治世局面出现在()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光武中兴是指东汉建立者刘秀在位时期,励精图治后开创的一个盛世局面,D项正确;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未出现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治世局面,排除A项;秦朝历经二世,统治时间较短,因残暴统治而亡,未出现盛世,排除B项;西汉出现的盛世被称为“文景之治”,排除C项。

【知识点】光武中兴

【难度】★

【题型】选择题

3.“(十三年)冬十二月甲寅,诏益州民自八年以来被略为奴婢者,皆一切免为庶(民)【人】;(十四年)十二月癸卯,诏益、凉二州奴婢,自八年以来自讼在所官,一切免为庶(民)【人】,卖者无还直。”下上述诏书的是()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光武帝

【答案】D

【解析】根据“奴婢者,皆一切免为庶(民)【人】”“诏益、凉二州奴婢,自八年以来自讼在所官,一切免为庶(民)【人】”可知,这是释放奴婢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汉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故选D项。

【知识点】光武中兴

【难度】★

【题型】选择题

4.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繁荣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B.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C.王莽施政加剧动荡

D.陈胜、吴广起义的打击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他们打击异己,导致政治腐朽,社会混乱,成为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最主要原因,B项正确;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是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A项;王莽统治是在东汉建立之前,排除C项;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秦朝末年,排除D项。

【知识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难度】★

【题型】选择题

5.与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有()

A.依靠宗教组织

B.反对暴政

C.推翻了专制王朝

D.持续时间很长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是因暴雨导致误期而临时决定发动的起义,黄巾起义则是依靠宗教传播吸引会众,进行周密的组织后发动的起义,A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都是为了反抗暴政,排除B项;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都对当时的王朝带来了沉重打击,但未推翻专制王朝,排除C项;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持续的时间不是很长,排除D项。

【知识点】黄巾起义

【难度】★

【题型】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时,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负担沉重。统治集团互相残杀,统治残暴,社会矛盾迅速激化。公元前209年,一些贫苦农民在被征发去渔阳戍边的过程中起义,引发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材料二东汉后期政治腐败,外戚与宦官互相倾轧残杀,皇帝公开卖官鬻爵。豪强地主争权夺利,人民受到残酷剥削,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东汉政权。

材料三刘邦建立西汉后,下令十五税一(田租只收产量的十五分之一),把士兵送回家参加生产。汉文帝实行三十税一,以皇帝和皇后身份劝导百姓从事耕织。光武帝建立东汉后,鼓励流民返乡垦荒种地,恢复文景之治时候的三十税一。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请分别指出材料一、二涉及的农民起义及其领导者。

(2)根据材料三,归纳刘邦、汉文帝、光武帝的共同措施。(不得照抄原文)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我国现在的国情,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

【答案】(1)材料一:陈胜、吴广起义。材料二:黄巾起义。

(2)共同措施:减轻赋税、重视农业生产。

(3)启示: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农业发展、惩治腐败等。(言之成理即可)

【知识点】东汉的兴衰

【难度】★

【题型】选择题

B卷(巩固)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