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
第PAGE12页共NUMPAGES12页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A卷(基础)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0世纪,契丹族杰出首领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材料中的首领是()
A.元昊
B.苻坚
C.耶律阿保机
D.赤德祖赞
【答案】C
【解析】根据“10世纪,契丹族……都城在上京临潢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的是耶律阿保机,故选C项。
【知识点】契丹族与党项族
【难度】★
【题型】选择题
2.长篇小说《石羊里的西夏》是第一部全程演绎西夏历史、解密西夏覆灭的著作,揭示了一个骁勇善战的古老民族的历史和传奇。这一“古老民族”是()
A.契丹族
B.党项族
C.回族
D.女真族
【答案】B
【解析】根据“西夏历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前期,党项族的元昊建立了西夏,B项正确。
【知识点】契丹族与党项族
【难度】★
【题型】选择题
3.北宋文学家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道:“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借指当时与北宋并立的什么少数民族政权()
A.金
B.元
C.辽、西夏
D.蒙古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与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并立,故选C项。
【知识点】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难度】★
【题型】选择题
4.“澶渊之盟”使宋辽两国交好,百余年未曾发生战争。根据材料可知,“澶渊之盟”后()
A.辽国无力进犯北宋
B.宋辽之间进行互市
C.北宋向辽屈膝称臣
D.宋辽维持相对和平
【答案】D
【解析】根据“澶渊之盟”使“宋辽两国交好,百余年未曾发生战争”可知,材料体现出“澶渊之盟”使双方维持了长时间的相对和平,故选D项。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难度】★
【题型】选择题
5.宋辽、宋夏和议中共同的内容有()
A.辽、西夏向宋称臣
B.相约夹攻金
C.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D.北宋送给辽、西夏一定数量的钱物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辽之间签订了“澶渊之盟”,辽退兵,北宋给辽钱物。宋夏和议规定,元昊对宋称臣,北宋每年给西夏钱物等。因此,两个和议的共同之处是北宋要给辽、西夏钱物,故选D项。
【知识点】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难度】★
【题型】选择题
6.为了写一篇论文,小刘同学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驿兵变》和《元昊的成就》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可以确定的论文题目是()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国家的统一
C.民族政权的繁荣
D.藩镇割据的影响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书名可知,小刘所研究的是辽、北宋和西夏及其关系。联系所学知识,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辽是中国历史上契丹族建立的北方政权;西夏是由党项人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这个时期最大的政治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故选A项。
【知识点】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难度】★
【题型】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间销兵权。
材料二北宋通过改革,采取了以文立国的国策,实行文人统治。宋太祖把科举制度作为人才选拔的基本制度。
材料三他勇敢善战,明达世务,10世纪初建立“大契丹国”,立国号“契丹”,创立契丹文字。
材料四11世纪前期,他自立为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定都兴庆。他任用汉人为官,根据汉文创制西夏文字,曾订立官制、军制、法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陈桥驿站披旒冕”的相关历史人物。在“杯酒间销兵权”之后,在军事上他为加强中央集权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北宋为了防止武将跋扈实行了什么政策?
(3)请分别写出材料三、四中所述人物的名字,并概括出这两位人物的共同点。
(4)北宋和辽、西夏都曾发生过多次战争,最终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
【答案】(1)人物:宋太祖赵匡胤。措施: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定期换防。
(2)政策:重文轻武。
(3)人物:耶律阿保机、元昊。共同点:他们都建立了本民族政权,都重视汉文化并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等。
(4)方式:和议。
【知识点】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难度】★
【题型】材料解析题
B卷(巩固)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南宋《契丹国志》中记载,“太祖(耶律阿保机)曰:‘我为王九年,得汉人多……居古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