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
第PAGE3页共NUMPAGES12页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朝的统治
A卷(基础)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朱元璋率领队伍参加起义,战胜群雄,于1368年建立明朝。其都城在(??)
A.临安 B.大都 C.应天府 D.北京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C项正确;临安是南宋都城,排除A项;大都是元朝都城,排除B项;北京是明成祖迁都后的明朝都城,排除D项。
【知识点】明朝的建立
【难度】★
【题型】选择题
2.从放牛娃到行脚僧,从义军马夫到万军将领,从乞丐布衣直到开国皇帝,他有着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生。他是(??)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宋太祖 D.唐太宗
【答案】A
【解析】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出身平民,生活贫苦,但他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军,最终登上王位,实现了“布衣到天子”的神话,A项正确。
【知识点】明朝的建立
【难度】★
【题型】选择题
3.《明太祖实录》记载: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A.强化皇权 B.提高办事效率
C.制约地方 D.维护国家统一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立下不许立丞相的“祖训”,其根本目的是强化皇权,A项正确;“提高办事效率”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废除丞相和“制约地方”“维护国家统一”无关,排除C、D两项。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难度】★
【题型】选择题
4.明太祖设立的直属中央的“三司”中,分管民政和财政的是(??)
A.按察使司 B.都指挥使司
C.布政使司 D.民政司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时期,为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其中布政使司,掌管民政和财政,C项正确;按察使司掌管司法,排除A项;都指挥使司掌管军务,排除B项;“三司”中没有民政司,排除D项。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难度】★
【题型】选择题
5.明朝有不少只会背诵“四书”“五经”的书呆子却能考中科举做上高官,这是因为明朝政府(??)
A.废除行中书省 B.设立锦衣卫
C.设立军机处 D.实行八股取士
【答案】D
【解析】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者为了能考中,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D项正确;废除行中书省是政治上强化皇权的措施,排除A项;设立锦衣卫是为了监视官民,排除B项;清朝设立军机处,排除C项。
【知识点】科举考试的变化
【难度】★
【题型】选择题
6.图1是某人画的一幅明朝书生进京赶考的漫画,漫画中的书生背的书籍应该有(??)
图1
A.《红楼梦》 B.《齐民要术》
C.《四书集注》 D.《唐诗三百首》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科举以八股文的形式考查儒家经典,局限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所以,他背的书籍应该是《四书集注》,C项正确;《红楼梦》是清代小说,《齐民要术》是农书,《唐诗三百首》是诗歌,都不是明代科举考查的内容,排除A、B、D三项。
【知识点】科举考试的变化
【难度】★
【题型】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罢宰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司。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明史》
材料二明朝洪武(明太祖年号)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如实回答。明太祖听后说:“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1)材料一中叙述的是何时之事?文中的“帝”指的是谁?
(2)材料一反映了明朝官制有哪些变化?“六部”指哪六个部门?
(3)材料一中的“帝方自操威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