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
第PAGE1页共NUMPAGES13页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朝的对外关系
A卷(基础)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歌曲《奔赴索马里》中唱道:“中华勇士,铁血男儿,无畏征程,早有郑和六百年前……”这里提到的郑和是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最负盛名的航海家。他曾七下西洋,最远到达()
A.波斯湾沿岸
B.印度半岛
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阿拉伯半岛和红海沿岸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故选C项。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难度】★
【题型】选择题
2.英国史学博士李约瑟说:“明代的水师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其他亚洲国家的任何时代都出色,甚至较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乃至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都不是它的对手。”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 B.郑和下西洋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雅克萨之战
【答案】B
【解析】郑和下西洋代表中国航海探险的高峰,当时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故选B项。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难度】★
【题型】选择题
3.据记载,郑和第三次返航时“附古里(今印度地区)等十九国贡使来朝”;第五次出航“送摩骨都束(今非洲地区)等十五国贡使返国”。由此可见,郑和远航(??)
A.目的是接送外国使臣 B.到达了西欧的国家
C.增加了明朝财政收入 D.密切了与海外联系
【答案】D
【解析】根据“附古里(今印度地区)等十九国贡使来朝”“送摩骨都束(今非洲地区)等十五国贡使返国”可知,郑和下西洋时期多国贡使与明朝来往,体现了郑和下西洋密切了与海外各国的联系,D项正确;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海和非洲东海岸,排除B项;C项表述错误,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难度】★
【题型】选择题
4.他统领的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这支军队与其他军民一起解除了明朝东南沿海的倭患,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是(???)
A.鉴真 B.郑成功 C.岳飞 D.戚继光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他统领的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解除了明朝东南沿海的倭患,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和所学知识可知,他是戚继光,D项正确;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排除A项;郑成功打败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排除B项;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英雄,排除C项。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
【难度】★
【题型】选择题
5.习近平在看望军警部队时对民警们说:“看到你们的长警棍,我不由想起明代时戚继光训练怎么打倭寇,他就地取材,把毛竹削尖,很长,5人或7人一组,先用毛竹挡住倭寇,使他们近不了身,盾牌兵再上去杀,非常有效。我们也要有好的兵法和有效的武器。”戚继光训练部队主要是为了()
A.抗击倭寇 B.抵挡蒙古骑兵南下
C.收复台湾 D.防范葡萄牙的侵略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东南沿海倭寇泛滥,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后又率兵进入福建、广东等地,与当地的抗倭将领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最终荡平了东南倭寇,故A项正确。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
【难度】★
【题型】选择题
6.戚继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其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他()
A.抗元的决心 B.抗倭的决心
C.抗清的决心 D.收复台湾的决心
【答案】B
【解析】“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戚继光抗倭的决心,故选B项。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
【难度】★
【题型】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材料二“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哄儿谣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2)根据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