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第PAGE11页共NUMPAGES13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A卷(基础)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这个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承袭了曹魏领土,统一后领有孙吴疆域。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曹操
B.孙权
C.司马懿
D.司马炎
【答案】D
【解析】根据“这个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承袭了曹魏领土,统一后领有孙吴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故选D项。
【知识点】西晋的建立
【难度】★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是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魏、蜀、吴
B.吴、蜀、魏
C.蜀、魏、吴
D.蜀、吴、魏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63年,蜀国被魏国所灭;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魏国灭亡;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因此,三国灭亡的正确顺序是蜀、魏、吴,故选C项。
【知识点】西晋的建立
【难度】★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八王之乱”的评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晋武帝时期
B.主要在长安一带展开
C.使东晋走向衰落
D.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八王之乱使中原人口大量死亡,为躲避灾祸,数以十万计的中原人民逃往南方,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D项正确;八王之乱发生在晋惠帝时期,排除A项;八王之乱围绕西晋都城洛阳一带展开,排除B项;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第二位皇帝晋惠帝时期,导致西晋从此衰落,排除C项。
【知识点】八王之乱
【难度】★
【题型】选择题
4.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有()
A.匈奴、犬戎、羯、氐、羌
B.匈奴、山戎、羯、羌、氐
C.匈奴、山戎、氐、羌、犬戎
D.匈奴、鲜卑、羯、氐、羌
【答案】D
【解析】根据“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民族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故选D项。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难度】★
【题型】选择题
5.前秦是十六国时期版图最大的北方政权,曾一度统一了黄河流域。建立前秦的少数民族是()
A.氐族
B.匈奴
C.羌
D.羯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4世纪后期,氐族符氏建立了前秦,故选A项。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难度】★
【题型】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6.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疆域的变化以及中华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摘编自统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材料二踏着串串悠长的驼铃声,一支支驼队驼着中原的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桃、梨、杏去了,驼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驼着皮毛、琥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了,驼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的这条道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
——摘编自《二十五史详解》
材料三
图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积极影响。
(2)材料二中“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为管理和经营这条道路,中央政府在该区域设立了什么官职?
(3)请指出材料三中这一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情形。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答案】(1)积极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
(2)“这条道路”:丝绸之路。机构:西域都护。
(3)情形:北方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方式:兼并战争、民族迁徙等。
【知识点】诸侯争霸、丝绸之路、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难度】★
【题型】材料解析题
B卷(巩固)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晋时期,丞相何曾“帷帐车服,穷极绮丽,过于王者。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鲁褒在《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凡今之人,唯钱而已!”上述材料反映出西晋的社会风气是()
A.贵族当权,轻视功名
B.唯利是图,生活腐化
C.注重门第,鄙视富贵
D.能力至上,不计名利
【答案】B
【解析】根据“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钱被奉为神物……凡今之人,唯钱而已”可知,材料反复强调和讥讽的是钱,反映了西晋社会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根据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