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单招《语文》综合提升测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轻巧夺冠】.docx
文件大小:51.07 KB
总页数:20 页
更新时间:2025-06-28
总字数:约1.22万字
文档摘要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单招《语文》综合提升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80分)

一、单选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根据语境,下列选项中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他是一个如此放松的人,————自然,与周围的一切————相处。他在当年出门时几乎从不锁门,他发现来光顾这间小屋的人也大致————,他们既不破坏也不拿走这里的东西。

A.亲近和善友好

B.接近和善美好

C.亲近善良美好

D.接近善良友好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词语的运用。“亲近”比“接近”更能体现亲密的关系。“和善”侧重于态度温和,“善良”侧重于心地好,这里形容与人相处用“和善”更恰当。“友好”强调关系好,“美好”侧重事物美好,结合语境用“友好”合适。综合来看,A选项的词语最能准确表达语境中的意思。

2、有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下面哪一个选项不是上面这句歌词的逻辑推论()

A.只有经历风雨,才能看见彩虹。

B.如果经历风雨,就能看见彩虹。

C.除非经历风雨,否则不能看见彩虹。

D.凡看见彩虹的都应该是经历过风雨的。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逻辑关系的理解。“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意思是要见彩虹就必须经历风雨。A选项“只有经历风雨,才能看见彩虹”,C选项“除非经历风雨,否则不能看见彩虹”,D选项“凡看见彩虹的都应该是经历过风雨的”,都与原句逻辑相符。而B选项“如果经历风雨,就能看见彩虹”过于绝对,经历风雨不是看见彩虹的必然条件,所以答案是B选项。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多年来,国图旨在“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为目的,积极践行“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理念,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B.“十三五”脱贫攻坚战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切忌不能落下一个贫困乡镇、一个贫困村庄、一个贫困群众。

C.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经过精心谋划与周密部署,打击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在全国展开,大批违法违规的房地产业务机构被查处和曝光。

D.彰显唐山历史文化、地域风情、城市精神的唐山展园在河北省第三届园林博览会上力压群芳,获得组委会最高奖项。这是唐山首次获此殊荣。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句子语病的判断。A选项“旨在……为目的”句式杂糅;B选项“切忌不能”否定不当;C选项主语应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而不是“打击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D选项表述清晰,没有语病,所以应选D选项。

4、“有的夫妻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就是没话说,心灵始终隔膜着一片寸草不生的荒漠”,其中与“寸草不生”意思最近的一项是

A.赤地千里

B.天府之国

C.鱼米之乡

D.山穷水尽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寸草不生”形容土地贫瘠,不长草木。“赤地千里”也指土地荒凉,寸草不生。A选项意思与之相近。B选项“天府之国”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C选项“鱼米之乡”强调物产丰富。D选项“山穷水尽”侧重绝境。综合比较,A选项最符合“寸草不生”的意思。

5、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粗犷斑斓娇健心旷神怡

B.修茸萧瑟慰藉天翻地复

C.憧憬裨益婀娜呕心沥血

D.隐弊辩别拮据义愤填鹰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词语中错别字的辨别能力。在汉字书写中,要注意字形的正确写法。A项“娇健”应为“矫健”;B项“修茸”应为“修葺”,“天翻地复”应为“天翻地覆”;D项“隐弊”应为“隐蔽”,“辩别”应为“辨别”,“义愤填鹰”应为“义愤填膺”。C项没有错别字。

6、下列人物不属于《鸿门宴》的是()

A.项羽

B.刘邦

C.张良

D.荆轲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鸿门宴》中人物的了解。《鸿门宴》是楚汉相争时期的重要事件,项羽、刘邦、张良均参与其中。而荆轲是战国时期“荆轲刺秦”中的人物,与《鸿门宴》无关,所以答案选D。

7、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藤野先生》——《朝花夕拾》

B.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英国

C.斯威夫特——《鲁滨逊漂流记》——“智救星期五”

D.鲁智深——《水浒传》——“倒拔垂杨柳”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