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青铜器与甲骨文》 分层作业.docx
文件大小:1.4 M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8
总字数:约8.44千字
文档摘要

历史

第PAGE1页共NUMPAGES16页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青铜器与甲骨文

A卷(基础)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目前已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货币、装饰艺术品等。由此可知,该时期的青铜器()

A.数量众多

B.种类丰富

C.工艺高超

D.分布广泛

【答案】B

【解析】根据“包括礼器、乐器、兵器、货币、装饰艺术品等”可知,材料表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B项正确。材料并未对其数量进行说明,没有对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的工艺水平进行叙述,也并未对商周青铜器的分布地区进行说明,排除A、C、D三项。

【知识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难度】★

【题型】选择题

2.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利簋,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这反映出青铜器()

A.制作工艺高超

B.铭文内容丰富

C.具有史料价值

D.数量逐渐增多

【答案】C

【解析】根据“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些铭文可以印证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说明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C项正确;这些铭文印证的是重要的历史事件,没有涉及制造工艺高超、内容丰富和数量多少,排除A、B、D三项。

【知识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难度】★

【题型】选择题

3.古文献记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这表明古代的鼎()

A.是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代表

B.是统治者穷奢极欲的历史证据

C.是古代国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D.是国家权力和地位的重要象征

【答案】D

【解析】根据“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鼎”的含义是天下,或统治权力,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排除A项;材料强调鼎是礼器,而不是统治者穷奢极欲的象征,排除B项;材料强调鼎是礼器,不是日常生活用品,排除C项。

【知识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难度】★

【题型】选择题

4.文物是鲜活的历史。现存商朝青铜器中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一件是()

A.青铜面具

B.四羊方尊

C.司母戊鼎

D.人面鱼纹彩陶盆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司母戊鼎,是现存商朝青铜器中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反映了我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水平,C项正确。

【知识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难度】★

【题型】选择题

5.1899年,清代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我们已经发现,这种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作为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一下子把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上溯到了哪一朝代()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B项正确。

【知识点】甲骨文记事

【难度】★

【题型】选择题

6.考古学家在殷墟遗址发现的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雨”“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出当时()

A.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B.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有决定作用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记载的内容非常丰富,反映了商朝时期的社会生活,材料“受禾”“求雨”“有足雨”等信息可以反映出当时已经从事农业生产,B项正确。

【知识点】甲骨文记事

【难度】★

【题型】选择题

7.甲骨文源远流长。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多种多样。图1所示为“众”字的演变过程。“众”字的造字方法是()

图1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会意字是把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甲骨文“众”字有三个“人”组成,故“众”的造字方法是会意,C项正确。

【知识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难度】★

【题型】选择题

B卷(巩固)

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估算,司母戊鼎这样的大型青铜器,至少需要70个红陶坩埚同时熔化铜液,每个坩埚旁需要三四个人工作,这样就需要约250人。如果加上制模翻范、磨光、运输等,要生产这个鼎总共需要300人以上。由此可见,当时青铜器的生产()

A.铸造规模很大

B.技术水平很高

C.工艺非常复杂

D.人力浪费严重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