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三伏天入伏知识文化习俗文化教育教学PPT课件.pptx
文件大小:8.63 MB
总页数:20 页
更新时间:2025-06-28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三伏科普;三伏天;;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之始,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之始,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之始。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是10天。

中伏的天数则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这取决于

每年夏至节气后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日期的迟早。;伏天的说法历史相当久远,有史可查的是始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说:“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张守节引用这种说法,认为“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入伏习俗;俗话说:“小暑大暑紧相连,气温升高热炎炎”,三伏天最容易出现高温天气。

在没有空调的古代,人们是怎么度过炎热的三伏天呢?;指在三伏天不做事情。

在古时农耕社会,三伏天时恰好夏收已过,秋粮刚刚种下,农活不多,人们可以在三伏天最热的时节休息,也称歇伏。

自汉代起,朝廷也会在这时明确规定全国放假休息。如《后汉书和帝纪》记载,永元六年“六月巳酉,初令伏闭禁日。”注引《汉官旧仪》日:“伏日万鬼行,故尽日闭门,不干他事。”;;“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吃鸡蛋。”

古人在三伏期间常吃肉、蛋、面等以滋补身体,称为“贴伏膘”。在汉代,朝廷有赐肉之举,《汉书。东方朔传》记载:“伏日,诏赐从官肉。”民间亦如此,“初伏日,富家咸杀鸡煮肉,合家大嚼,谓伏日食物较平时格外滋补也。”

夏季麦收,人们多吃面食。南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并作汤饼,名为辟恶饼。”汤饼就是面条,古人认为伏日食汤饼可以辟恶。;三伏食俗;;对于南方人来说,馄饨和饺子几乎是一种食物。

上海人有“?头伏馄饨二伏茶”的说法。;火腿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是夏季吃为最佳。火腿营养丰富,食之不腻,能增进食欲,和冬瓜烧汤,既有营养,又防暑祛病。;三伏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