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故事》读后感800字
《哲学的故事》读后感——[美]威尔·杜兰特
很有趣的一本书,如果书名叫做《哲学家的故事》可能更恰当一
些。本书围绕那些著名的哲学家讲述了他们的生平、理论、成就以及
影响,无论是精炼的文笔还是精彩的征引都为本书增加了可读性,语
言通俗自然却又不失严谨,其中亦不乏作者本人风趣犀利的评判。摘
录两段作者对尼采的犀利评述:
从此,他就有了雪莱的神经和卡莱尔对脾胃,以及藏在武士的盔
甲下的一颗弱女之心。
“我把安详和宁静还给人们,它是一切修养的前提。”他写道。
可是天哪,一个人怎么可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送人呢?
读完本书后我意识到,认为哲学“不可理喻”“莫名其妙”的想
法是多么的荒唐。哲学指向的,既是内在的自我,也是外在的世界,
以及自我与世界之间不断的对抗与妥协。对哲学的了解其实也是对我
们生存之道的审视。
《生活的哲学》读后感——[美]朱尔斯·埃文斯
用古希腊哲学的边角料熬了一锅看起来很专业的鸡汤,于是这本
书可以帮助完全不了解哲学的人意识到“原来哲学对我们当下的生活
还是有点指导性和现实意义的啊”。读后感.不管是斯多葛、伊壁鸠鲁、
1
犬儒派还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于普通人而言,还是
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处世的智慧。
不过,比起披着哲学外衣的心灵鸡汤,我还是更愿意去读读古希
腊哲学的原著。
《长乐路》读后感——[美]史明智
一个美国驻华记者用冷静克制的笔调,以一条长乐路为切口,掀
开了大上海这座繁华都市的璀璨外衣,露出的是满身陈年的伤疤、不
曾愈合的旧疾和正在灌脓的暗疮。书中所涉及的人物从挣扎在生存线
上的底层平民到高学历高收入的社会精英,透过这扇小小的“窗口”,
几乎能看到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缩影。关于“强拆”这一敏感话题的
触目惊心让人手脚发凉,外来打工人员在上海的挣扎拼搏既有血泪又
有欢笑,城市生活的日新月异带来了更多的便捷也带来了更多的冲突
与陷阱。
数个故事中,我以为反映出的最现实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信仰的缺
失而不仅仅是一代人两代人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转向宗教,却要么
掉进了迷信要么走进了骗局。这并不只是上海的故事,它发生在身边
的每一条街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