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电视剧新版《小娘惹》观后感评论精选
电视剧新版《小娘惹》观后感评论精选
导读:最快的脚步不是跨越,而是继续;最慢的步伐不是缓慢,而是徘徊;最好的道路不是大道,而是坦荡;最险的道路不是陡坡,而是陷阱;最大的幸福不是得到,而是拥有;最好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健康;最棒的祝福不是将来,而是现在。下面是本店铺为你精选的新版小娘惹观后感。
电视剧新版《小娘惹》观后感1
并不想写长评,可短评又实在写不下。
重又听到陈佳明的那首《如燕》才又想起这部剧。虽然很不想承认,但这差不多是我近些年来看的最认真的剧了。剧情特别狗血,可是很有情怀。我现在都清清楚楚的记得男几号来着,说到峇峇的民歌,说要保护传统峇峇和娘惹文化,唱着一首完全听不懂的马来民歌那副欢畅的样子。
另一个印象极为深刻的场景是,不识字的女主,去参加绣花比赛,却绣了“追远”两个字,原因是偶然在她家祠堂里看到这两个字,觉得好,就绣了。。。多有深意的两个字啊,可见文艺青年跟有没有接受过正统文化教育关系可能并不大,骨子里大概就注定了是这么矫情。
剧中服化道相当精良,把峇峇文化(就是土生在马来西亚的华人,男子称为峇峇,女子称为娘惹)做了一下简单的科普,同时用很大篇幅炫了一下娘惹菜(这大概是吸引我的一大部分原因吧)。女主在剧中的人设,就跟娘惹版大长今差不多。
缺点是,剧中演员演技都实在忒一般,而且国语台词听着实在蹩脚。新加坡人的国语跟港澳台国语截然不同,透着一股子生硬劲儿,听着十分别扭。
总的来说,在那几年的东南亚电视剧当中确实算是佳作,(我忽然发现都特么八年了啊!)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音乐教父陈佳明一手包办的主题曲《如燕》,无论词曲都算有意境,把剧中的人物,剧情,都做了一个简单且稍有诗意的概括。
电视剧新版《小娘惹》观后感2
?对新加坡的困惑?
一直都对新加坡有着困惑,小的时候看过一定数量的新加坡剧。看的基本上都是潘玲玲,范文芳主演的,那时候觉得潘玲玲好漂亮,当然现在也很漂亮。
他们是新加坡人,可是看新加坡剧,会觉得那不是中国人么?说普通话(当然新加坡音的普通话),风俗什么的也都是差不多的,也就困惑了,会想那么新加坡人到底是什么人?该都是当初很早的时候移民过去的吧。既然是当初很早之前移民过去的,那怎么他们用的中文是简体字呢?不解不解。香港澳门台湾的用的都是繁体字的,新加坡居然是用简体字的。新加坡人对于自己的根会不会也很困惑?觉得自己是没有根的?
前段时间上海台播小娘惹,见到潘玲玲(这也算是小时候的情结之一),便想要看了,很久很久都没有看过新加坡剧了。前一个还是范文芳的步步为赢吧。
?追远?
按照字面意识,或许会解释为“追求远大的理想”之类的,高高地挂在祠堂上面的追远二字。追远,月娘说,我们要永远记得我们从哪里来,不能忘了我们的源头。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那么才能坚定地往下走,不然就一直漂泊,没有归属感。记得看过一篇文章,是美籍华人写的,也在追寻着自己的根,思索着为什么自己的祖先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来修铁路。
觉得这部剧的某个主旨该是要告诉大家不要忘记自己的根,不然那个安淇出现的就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了的。
话说最后一集的后半部很废。
巴巴?娘惹
这部戏是打着介绍巴巴文化的旗子的。
凤凰,在很多上面都可以看到的图案,茶具餐具衣服都可以看到凤凰的影子。凤凰代表着吉祥,好像对于巴巴来说,就仅仅只是吉祥吧。中国一般都是凤求凰这样联系在一起的~
娘惹装的扣子还蛮特别的~
舂香料,说是娘惹菜,香料非常重要,经常就是舂香料舂香料的。对于某些糕点有些困惑,都该是用糯米做的,有的完全就是一粒一粒的很分明(大傻吃掉在地上的糕点,很明显撒在地上一粒一粒的),那样怎么吃?看他们吃饭,都是用手抓着吃的,当初移民过去的中国人没有把筷子带过去么?还是那时候还没有筷子?可是他们都有用调羹的,用调羹夹菜,最终又还是用手抓~
结婚的时候很意外,黑白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是很不吉利的东西,在巴巴文化上却都应用到了。要穿白的衣服,然后收好,到死的时候再穿那白的衣服,那么就会在一起了。戴黑纱,驱走那些妖魔鬼怪。红白汤圆装在感情中,红色喜庆,白色纯洁,算是一个可以理解的,也蛮有趣的。
生孩子的时候,要打开所有抽屉门窗,这样便会生产顺利。
痰盂,也都用的比较多,是说那种小的痰盂,他们吃东西什么的都往那里面吐的。那些老太太边打Ceki牌(某种程度上我理解为桥牌,当然桥牌具体我也不知道是怎样的,感觉~),边嚼槟榔往那里面吐。演桂花的林美娇,小时候看的新加坡剧记得都是属于那种很善良隐忍被人欺负刻薄的,现在她成了那个欺负刻薄人的。
长桌宴(会想到流水席~),这也就是大户人家才有钱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