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凉之雾,遍被华林
——读《红楼梦》有感
所谓“红楼梦”,大梦一场。
书中有句话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红楼梦》是一部悲剧小说,代代相传,传下了一个事实——痛楚,才是人生的真相。
《红楼梦》说,世间万物“好便是了”。千万别太执着。功名利禄、娇妻美妾,都是迷障。该放下就放下,该看穿且看穿,千万别“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可放下与看穿何其容易,宝玉出家为僧,究竟是看穿了放下了,还是没有看穿或没有放下,谁又真的知道?一个时代里,“机关算尽”尔虞我诈的纷争,才是上千年来避不了的常态。“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在一个时代里沉浮的每粒粒子,都免不了被裹挟,以至被迫地被打磨着。
《红楼梦》说,一个再繁华富贵的盛世,任人也无法料及它骨子里是否是一个末世。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焉知它歌舞升平的背后,不是腐朽败坏的制度、僵硬扭曲的管理?宝玉要的怎是“补天”的事业,不过一个“怡红”而已。这就被认作不务正业。而这所谓的不务正业,又怎不是宝玉因为违背了他人的期望而被强加的骂名呢?蒙昧,是扼杀人性的最大的摇篮。而一个禁锢了自由与性灵的社会,必然是早已从内部开始腐朽,肮脏污浊。
可《红楼梦》还说,尽管是这样一个千疮百孔、污浊阴暗的社会,依然有着妙玉、探春、翔云、可卿等一群豆蔻年华、芳华正盛的姑娘,于海棠花开时,摆上螃蟹宴,对联对诗,互相调侃,针锋相对,又和乐融融;依然有着钟灵毓秀的林妹妹,在春归后掩泪埋下落花,伤春叹离;依然有着情投意合的璧人宝玉黛玉,刚还哭闹别扭,转眼又卿卿我命、执写心意;依然有大胆活泼、可爱调皮的俏丫鬟,悄悄折了公子哥的扇子,骄纵可憨,笑靥如花;依然有大醉的女孩儿开怀大笑,娇卧在青石板凳上,大梦一场周公,落了一身芍药花瓣儿.......
即使世界千疮百孔、满是堵不住的窟窿,也依然有真诚的笑颜,真挚的爱情,真切的青春,有一切教条和权威都遮蔽不去、抹杀不去的芬芳与光亮。它们鲜活、生动、无处不在。
即使这些珍贵的宝藏,仍不可避免走向幻灭,可只要真切得存在过,它们存在的本身,就是美不胜收的宝藏。
看清了真相的痛楚后,仍自在地热爱生活。这是《红楼梦》教会我最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