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05讲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清单)(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文件大小:492.45 KB
总页数:43 页
更新时间:2025-06-28
总字数:约3.64万字
文档摘要

第5讲古代文化常识

目录

01知识脑图·学科框架速建

02考点精析·知识能力全解

【知能解读01】名号和称谓

【知能解读02】山川地理

【知能解读03】官职和科举

【知能解读04】宗法和礼俗

【知能解读05】历法和刑罚

03攻坚指南·高频考点突破

【重难点突破01】官职和科举

【重难点突破02】宗法和礼俗

04避坑锦囊·易混易错诊疗

【易混易错01】官职职权范围混淆

【易混易错02】古今地名识别不清

【易混易错03】弄错官职任、免、辞

【易混易错04】忽视语境出错

05通法提炼·高频思维拆解

【方法技巧01】借助字形推断

【方法技巧02】借助已知判断

【方法技巧03】借助逻辑判断

【方法技巧04】借助逆向思维

【方法技巧05】借助语境分析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包括政治、经济、军事、艺术、生活的方方面面,常见的有:天文地理、历法乐律、典章制度、职官沿革、文化典籍、行政区划、教育科举、宫室建筑、礼仪习俗、姓氏称谓、衣食住行……

高考卷对“解褐”“南面”“故事”“春秋”等文化文学常识考查以来,古代文化知识一直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被写入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中国古代文化知识成为近年高考语文必考考点。

由于古代文化种类较多,加之年代久远,社会变迁,很多历史事物已难于理解,这给学生阅读古代作品,解答有关古代文化知识的题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答题正确率不高。

01名号和称谓

(一)谥号、庙号、年号、改元、尊号、徽号

1.【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善贬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谥号产生于周朝,直至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直到西汉建立之后又恢复了谥号制度。

2.【庙号】

始于商朝,废于周,西汉时恢复,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都有了庙号。

3.【年号】

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的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作“改元”。

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自明朝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大多数只用一个年号(仅明英宗使用过两个年号:正统、天顺),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4.改元

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清高宗的年号是乾隆,清高宗就被称为乾隆皇帝。

识记口诀

庙号典型用“祖”“宗”,唐宋死后才能称。

年号始于汉武帝,明清多用年号称。

年号也是纪年法,配合干支要记清。

(二)谦称、敬称、贱称

1.谦称

(1)王侯自称。

①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后为自称专用。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

②寡人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译为“我”。

③孤皇帝王侯的谦称,汉以后盛行,译为“我”。

④寡君对别国人谦称本国君主。

⑤不谷不善,古代诸侯的谦称,译为“我”。

(2)臣子自称。

①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男性谦称,可译为“我”

②老臣官吏对君主的自称,多指年长者。

(3)一般人自称。

①仆谦称,译为“我”。

②愚愚蠢的人,谦称,译为“我”。

③某代替自己的名字,谦称,译为“我”。

④小人谦称,译为“我”。

⑤鄙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本指居住于郊野之人,又引申为见识短浅的“鄙俗”之人、“鄙陋”之人,后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见识浅薄。

⑥不才本意为没有才能的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⑦不肖即“不似”“不贤”,旧时表谦卑的自称,自谦自己没有本事,不能继承祖辈德行,多用于长辈死后。

⑧不佞(nìnɡ)。同“不才”。

⑨后学学者或读书人的自称。

⑩贱子谦称自己。

(4)女子自称。

①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译为“我”。

②贱妾女子自称。

③婢子受奴役的女子,谦称,译为“我”。

(5)自称家人。

①家严亦称“家君”“家尊”,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②家慈旧时对别人称自己母亲的谦辞。旧俗有“严父慈母”之说,故有此称。

③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称比自己辈分小或年龄小的家里人,称呼前常加“舍”。)

④拙荆旧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