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讲2026·福建专用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
01考情解码·命题预警智能导览·极速定位02体系构建·思维可视03核心突破·靶向攻坚04真题溯源·考向感知考点一两宋的政治统治与内政外交知识点1宋朝政治制度与施政措施知识点2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选必一)知识点3法律与教化(选必一)知识点4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选必一)知识点5户籍制度和基层治理(选必一)考向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考向2王安石变法 考点二辽夏金元的政权更替与内政外交知识点1辽夏金元的政治制度与施政措施知识点2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选必一)知识点3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选必一)知识点3户籍制度和基层治理(选必一)考向元朝的地方管理
01考情解码·命题预警
考情透视·目标导航考点要求考察形式2025年2024年2023年两宋的政治统治与内政外交选择题√非选择题?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T19—辽夏金元的政权更替与内政外交√选择题非选择题?—元朝的民族关系T4√选择题非选择题?——
考情透视·目标导航考情分析1.从命题题型和内容上看,高考命题多,试题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为主,难度中等,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查:宋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元朝的民族关系问题等。2.从命题思路上看,紧密联系现实,元朝民族的杂居,宋朝的生态环境等注重学科素养的考查预计今后继续预计试题命制仍会关注社会热点,如加强中央集权、社会阶层流动、民族问题等。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复习过程中熟记历史概念,多关注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社会阶层流动、王安石改革、行省制、南北面官制、猛安谋克制、民族关系等知识。复习目标1.通过唐后期和五代十国的社会动荡,理解北宋初期强化中央集权的举措;了解北宋中期的重要改革,认识两宋时期在政治、军事上的新变化和重要影响。2.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02体系构建·思维可视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两宋的政治、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两宋的政治统治与内政外交辽夏金元的政权更替与内政外交法律与教化(选必一)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选必一)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选必一)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选必一)户籍制度和基层治理(选必一)辽夏金元的政治制度与施政措施户籍制度和基层治理(选必一)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选必一)宋朝政治制度与施政措施
03核心突破·靶向攻坚
时空辽宋夏金元朝代更替表
知识点1?宋朝政治制度与施政措施考点一两宋的政治统治与内政外交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背景:①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②统一: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方针:先南后北)③教训:吸取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外重内轻,君弱臣强。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2、目的:
知识点1?宋朝政治制度与施政措施考点一两宋的政治统治与内政外交3、措施:(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特点:强干弱枝,守内虚外①行政上(夺其权):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②经济财政上(制钱谷):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③军事上(收其兵):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杯酒释兵权)
知识点1?宋朝政治制度与施政措施考点一两宋的政治统治与内政外交(2)分散机构权力:中央军事①设枢密院专掌军政,分割宰相军权②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财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行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地方①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②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削弱地方权力,强化中央集权。)(中央:二府三司三衙一台谏,加强君权)(特点: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知识点1?宋朝政治制度与施政措施考点一两宋的政治统治与内政外交(3)崇文抑武崇文重用文官(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文官任知州);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提高文官与士人的地位抑武杯酒释兵权,剥夺武将兵权;分散军权(枢密院与三衙分掌调兵权与统兵权)实行更戍法(禁军定期更换驻地)(重文轻武——重视文官抑制武将的基本国策)
知识点1?宋朝政治制度与施政措施考点一两宋的政治统治与内政外交①积极:各级机构逐层统辖,全国一盘棋,集权于中央,有利于防范内部动乱,维护统治稳定。②消极:宋朝制度建设严密,对于各种不稳定因素和管理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