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专升本考试-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第1卷
一.参考题库(共100题)
1.屈原为保卫国家而英勇捐躯的将士们创作的祭歌是()
A、《离骚》
B、《国殇》
C、《涉江》
D、《湘夫人》
2.二曰砥砺德行。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简要分析上面这段文字的论证方法。
3.对杜甫《兵车行》一诗正确的表述是()
A、新题乐府诗
B、叙事诗
C、采用了问答的方式
D、强烈谴责了征服战争
E、揭示了社会心理的转变
4.约三十余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聊斋志异?婴宁》)
描绘这些景象有何作用?
5.《西洲曲》中运用了莲花、荷花的意向物,其具体内涵是什么?
6.在小说创作中,多采用“自叙体”方式的作家是()
A、戴望舒
B、巴金
C、茅盾
D、郁达夫
7.《炉中煤》中,用煤的燃烧来表现诗人的无私奉献精神,这种表现方法是()
A、铺垫衬托
B、拟人手法
C、象征暗示
D、侧面烘托
8.在下面一段文字括号处依次填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在“互联网+”时代,汉语词汇变化之快,使词典的修订改版(),这反映出一个社会的()。
A、望尘莫及;欣欣向荣
B、应接不暇;纷繁芜杂
C、力不能支;日新月异
D、措手不及;瞬息万变
9.《战国策》属于()
A、国别体史书
B、编年体史书
C、纪传体史书
D、记言体史书
10.被世人称为“聊斋先生”的作家是()
A、曹雪芹
B、蒲松龄
C、柳宗元
11.下面各句中,属于意动用法的是()
A、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B、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C、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D、姜氏欲之,焉辟害
12.①自古以来,桥头就是折柳送别的最佳所在。在那细雨蒙蒙,柳色青青的渭城早春,唐代大诗人王摩诘在灞桥头与友人依依相别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似海的深情,不仅让桥下的流水为之动容幽咽,以至百代之下依然令我们仰慕不已,历尽人生坎坷的南宋诗人姜白石过垂虹桥时诗兴大发:“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小桥,演绎了几多凄切曲折的人生故事。
②然而,小桥上伫立最多的应是无尽的离愁吧?“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板桥,霜桥,不仅是路的延伸,也是一种乡愁的具象。而马致远的秋思小令,更是道尽了天涯游子的凄苦情怀。眼前是小桥流水的幽雅环境和安居其间的人家,而自己的故乡却还在山重水复的迢迢远方,不正衬出旅人的奔波不定,以及由此引发的羁旅愁思?
③当然,小桥还是一种闲适与静远。你看那位归隐诗人,当他带月荷锄归,又在桥下清且浅的溪水里濯足,洗去躬耕的汗尘与劳累,洗去一腔旷达的胸臆,然后邀邻呼友,或斗酒吟诗,或手挥五弦,目送归鸿。小桥载着他陶然自乐的心境,栽着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与气节。
④就这样,小桥成了人生的各种象征,成为一幅幅千古不朽的诗画。这里,除了小桥本身的古朴、空灵的气质,还因为小桥总是与流水舟楫、渔歌号子,以及岸边的草屋农舍、牧童短笛紧紧相连,拓印出一幅古老凄美、宁静闲适的田园风景画。(《小桥》)
第④段说“小桥成了人生的各种象征”,这里的“象征”在第②③段中具体指什么?
13.下列宋词名句与作者顺序相匹配的一组是() (1)昨晚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