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单招《物理》真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80分)
一、单选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质量为1kg的物体以2m/s的速度运动时,它所具有的动能为()
A.1J
B.2J
C.4J
D.6J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动能的计算。动能的计算公式为$$E_k=\frac{1}{2}mv^2$$,其中$$m$$为质量,$$v$$为速度。已知物体质量$$m=1kg$$,速度$$v=2m/s$$,代入公式可得动能为$$E_k=\frac{1}{2}×1×2^2=2J$$,所以答案选B。
2、一颗子弹水平射入量于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A并留在其中,A、B用一根弹性良好的轻质弹箦连在一起,如图所示。则在子弹打击木块A及弹箦被压缩的过程中,对子弹、两木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
A.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B.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C.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D.无法判定动量、机械能是否守恒
答案:C
解析:弹水平射入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并留在其中的过程中系统所受外力之和为零,动量守恒,在子弹打中木块A及弹簧被压缩的整个过程中除弹簧弹力做功外还有摩擦力做功,系统机械能不守恒。
3、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
B.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
C.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量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机械能守恒的知识。运动员下落,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始终减小。蹦极绳张紧后,弹力阻碍运动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忽略空气阻力,运动员和蹦极绳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而重力势能的改变量只与高度差有关,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无关。所以答案选D。
4、丝绸和玻璃棒两物体原来都是不带电的,它们互相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摩擦前丝绸和玻璃棒的内部没有电荷
B.摩擦过程中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了丝绸
C.摩擦过程中正电荷从丝绸转移到了玻璃棒
D.玻璃棒在摩擦过程中创造了正电荷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摩擦起电的原理。在物质内部,电荷是存在的,A选项错误。摩擦起电是电子的转移,玻璃棒带正电,说明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了丝绸,B选项正确。正电荷不会移动,C选项错误。电荷不能被创造,D选项错误。所以答案是B,摩擦起电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5、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6、一粒钢珠从静止状态开始自由下落,然后陷入泥潭中。若把在空中下落的过程称为过程Ⅰ(不计空气阻力),进入泥潭直到停止的过程称为过程Ⅱ,则()
A.过程Ⅰ中钢珠动量的改变量小于重力的冲量
B.过程Ⅱ中阻力的冲量的大小等于过程Ⅰ中重力冲量的大小
C.过程Ⅱ中钢珠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等于过程Ⅱ中钢珠所减少的重力势能
D.过程Ⅱ中损失的机械能大于过程Ⅰ中钢珠所增加的动能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动量、冲量、功和机械能的知识。过程Ⅰ中,钢珠只受重力,动量改变量等于重力冲量。过程Ⅱ中,阻力冲量小于过程Ⅰ中重力冲量。过程Ⅱ中,钢珠克服阻力做功,损失机械能。而过程Ⅱ中损失的机械能等于过程Ⅰ中增加的动能与过程Ⅱ中重力势能减少量之和,所以过程Ⅱ中损失的机械能大于过程Ⅰ中钢珠所增加的动能。
7、冬天倒开水时,容易爆破的杯子是?()
A.薄的玻璃杯
B.厚的玻璃杯
C.越高的
D.没区别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热胀冷缩原理的理解。在冬天倒开水时,厚的玻璃杯内外壁温差大,内壁膨胀快,外壁膨胀慢,从而产生较大应力,容易导致杯子爆破。而薄的玻璃杯内外壁温差相对较小,应力也较小。所以冬天倒开水时,容易爆破的是厚的玻璃杯。
8、小明的爷爷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他正确的做法是()
A.报纸与眼睛不动,调节放大镜,使其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调节放大镜,使其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让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让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放大镜成像原理。放大镜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