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标专家考核试题库及答案【最新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总分40分)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评标委员会成员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主动回避。下列哪项情形不属于“利害关系”范畴?
A.评标专家是投标人法定代表人的配偶
B.评标专家曾在投标人处担任独立董事,2年前已离职
C.评标专家的子女持有投标人0.5%的股份
D.评标专家的学生在投标人处担任普通技术人员
答案:D
解析: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六条,利害关系包括:(1)投标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2)项目主管部门或行政监督部门人员;(3)与投标人有经济利益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评标的;(4)曾在投标人任职且离职不满3年(B选项已离职2年,仍属利害关系)。D选项“学生担任普通技术人员”无直接利益关联,不属于法定利害关系。
2.某政府采购项目采用综合评分法,其中价格分占比30%。招标文件规定“价格分采用低价优先法计算,即满足招标文件要求且投标价格最低的投标报价为评标基准价,其价格分为满分;其他投标人的价格分=(评标基准价/投标报价)×价格分满分值”。某投标人报价为100万元,评标基准价为80万元,价格分满分为30分,则该投标人价格得分为?
A.24分
B.30分
C.20分
D.28分
答案:A
解析:价格分计算公式为(基准价/投标报价)×满分值,即(80/100)×30=24分。
3.根据《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87号),评标委员会发现招标文件存在歧义、重大缺陷导致评标工作无法进行的,应当如何处理?
A.直接否决所有投标
B.向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书面提出问题,要求澄清
C.继续评标,由评标委员会自行解释
D.终止评标并向财政部门报告
答案:B
解析:87号令第六十二条规定,评标委员会发现招标文件存在歧义、重大缺陷导致评标工作无法进行,或者招标文件内容违反国家有关强制性规定的,应当停止评标工作,与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沟通并作书面记录;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确认后,应当修改招标文件,重新组织采购活动。
4.某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评标委员会由5人组成。其中,招标人代表1人,技术、经济专家4人。下列专家抽取方式中,符合规定的是?
A.从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专家名册中随机抽取
B.由招标人直接指定2名技术专家
C.从招标代理机构自建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该专家库未在行政监督部门备案
D.因时间紧迫,从国家级专家库中抽取3名专家,剩余1名由招标人推荐
答案:A
解析:《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评标委员会的专家成员应当从评标专家库内相关专业的专家名单中以随机抽取方式确定;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应组建综合评标专家库(A正确)。B错误,专家必须随机抽取;C错误,代理机构自建专家库需符合条件并备案;D错误,所有专家均需随机抽取(特殊项目可直接确定,但需审批)。
5.某项目评标过程中,投标人A的投标文件中“项目经理”一栏填写为“张三”,但提供的项目经理资格证书姓名为“张四”。评标委员会应如何处理?
A.视为重大偏差,作否决投标处理
B.要求投标人澄清,说明“张三”与“张四”是否为同一人
C.直接认定资格证书无效,否决投标
D.以资格证书姓名为准,视为项目经理为“张四”
答案:B
解析:《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第二十四条规定,投标文件中的大写金额与小写金额不一致的,以大写金额为准;总价金额与单价金额不一致的,以单价金额为准,但单价金额小数点有明显错误的除外;对不同文字文本投标文件的解释发生异议的,以中文文本为准。本题属于投标文件存在笔误或表述不清,属于细微偏差,评标委员会可要求投标人澄清。
6.根据《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评标委员会成员在评标过程中擅离职守,影响评标程序正常进行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
A.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
B.禁止参加政府采购评审活动1-3年
C.没收违法所得
D.追究刑事责任
答案:B
解析:《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五条规定,评标委员会成员在评标过程中擅离职守,影响评标程序正常进行,或者在评标过程中不能客观公正履行职责的,由财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禁止其参加政府采购评审活动1至3年。
7.某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文件规定“投标保证金为投标总价的3%”,但《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规定投标保证金不得超过招标项目估算价的2%。评标委员会发现此规定后,应如何处理?
A.按招标文件要求执行,因招标文件优先
B.认定招标文件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