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_设施选址与设施布局
哪些因素导致生产服务设施应该靠近原材料供应地?
(1)原料特性
原料笨重且价格低廉:像砖瓦厂、水泥厂、玻璃厂、钢铁冶炼厂和木材厂等,此类企业运输原料的成本占比较大,靠近原料供应地可大幅降低运输费用。
原料易变质:例如水果、蔬菜罐头厂,原料新鲜度对产品质量影响极大,靠近供应地能减少原料变质损失。
原料在产品中占比小:如金属选矿和制糖企业,大量原料经加工后仅部分成为产品,靠近原料地可减少无效运输。
原料运输不便:屠宰厂的原料(活禽、牲畜)运输难度大且成本高,靠近供应地能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损耗。
哪些因素导致生产服务设施应该靠近销售市场?
(1)产品特性
产品运输不便:家具厂、预制板厂的产品体积大、重量重,运输成本高且易损坏,靠近市场可减少运输风险和成本。
产品易变质:制冰厂、食品厂的产品保质期短,靠近市场能快速配送,保证产品质量。
(2)服务需求:超市、商店、消防队、医院等服务业,需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或紧急情况,靠近市场或服务对象可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如何确保设施选址决策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物流的要求?
(1)环保政策合规:选址时充分考虑当地环境保护法规,避免在环保要求严格且自身难以达标的地区建厂,如德国环保政策严厉,部分企业选择外迁。
(2)资源节约
水资源利用:对于耗水量大的企业(如发电厂、钢铁厂),选址靠近水资源丰富且水质符合要求的地区,减少水资源开采和处理成本,同时避免过度消耗当地水资源。
能源选择:高耗能企业(如水泥、合金、电石生产企业)优先选择能源供应充足且成本低的地区,如靠近能源产地或有清洁能源供应的区域,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3)物流优化:靠近交通枢纽(如港口、铁路编组站)布局,缩短运输距离,降低物流成本和能源消耗,同时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如何通过设施布局优化来提高空间利用率和减少浪费?
(1)合理规划布局类型
工艺导向布局:将同类机器集中布置,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减少设备重复设置,提高设备利用率,如机械加工车间按工艺集中机床。
对象导向布局:按产品生产流程布置设备,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缩短物料运输距离,减少中间库存,如汽车装配线按产品流程布局。
单元式布局:将工艺和形状相似的零件组成生产单元,提高生产柔性和设备利用率,减少车间内物料交叉运输,如成组制造单元根据零件组布置设备。
(2)减少物流浪费:运用从-至表法或物料运量图法,分析设备或部门间的物料移动次数和运输成本,将运输量大的部门相邻布置,缩短运输路线,减少搬运时间和能耗。
(3)弹性设计:布局时预留扩展空间,采用可调整的设备布置和模块化设计,便于后续生产规模扩大或产品调整,避免因布局固定导致的空间浪费和重新布置成本。
厂区设施布置的目标是什么?
(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合理布置设备和流程,减少物料和人员的无效移动,缩短生产周期,如按工艺顺序布置车间,避免迂回运输。
(2)降低成本:优化空间利用,减少土地和建筑成本;缩短物流路线,降低运输和库存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设备闲置和投资浪费。
(3)保障安全与舒适: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划分危险区域和安全区域,设置消防、疏散通道等;考虑员工工作环境,如适宜的照明、通风和温度,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4)增强灵活性:适应产品品种和生产规模的变化,便于调整生产布局和工艺流程,如采用单元式布局或柔性生产线,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设施内部布局如何影响工作效率和物流流程?
(1)工作效率方面
合理布局减少动作浪费:如按动作经济原则布置工作台和工具,使员工操作便捷,减少无效动作和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流程顺畅避免等待:对象导向布局使生产流程连续,减少零件在工序间的等待时间;工艺导向布局便于同类设备集中管理和维护,提高设备利用率。
(2)物流流程方面
运输路线优化:相邻布置运输量大的部门,如机械加工车间与装配车间相邻,缩短物料运输距离,减少物流成本和时间。
物流与信息流协同:合理规划物流通道和信息传递路径,使物料流动与生产计划、质量控制等信息同步,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在设施布局规划中,如何平衡成本、效率、安全性和灵活性?
(1)成本与效率平衡
成本优先场景:对于大批量生产且产品稳定的企业,采用对象导向布局,虽初期投资大,但长期可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效率。
效率优先场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采用工艺导向或单元式布局,增加布局柔性,虽可能增加设备调整成本,但能快速适应产品变化,提高生产效率。
(2)安全性与灵活性平衡
安全设计融入布局:设置安全通道、防火分区等,同时采用模块化布局,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便于局部调整和扩展。
灵活应对安全需求:对于有特殊安全要求的区域(如危险品存储区),在布局时预留足够的安全距离,同时设计可快速调整的隔离措施,兼顾安全和生产灵活性。
(3)综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