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27.010F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260—2013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管理绩效评价导则
Guidesforenergyandresourcemanagementperformanceevaluationofpublicinstitutions
2014-07-01实施2013-12-18发
201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I
GB/T30260—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司、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节能管理
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优华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景柱、石龙宇、朱春雁、梁秀英、唐立娜、张英男、王赓、白雪、齐金明、李燕、张强、聂敏。
Ⅱ
GB/T30260—2013
引言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公共机构节能是全社会节能的重要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及《公共机构节能条例》都对公共机构节能提出了明确要求。推行公共机构节能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公共机构加强自身建设、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具体体现。随着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各种方法、手段和措施开始广泛应用。寻求适当的方式来认识、评价和改进能源资源管理绩效,成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管理绩效评价是一个收集、处理并分析比较能源资源数据和信息的持续过程,既对当前的绩效进行评价,同时也对绩效的发展趋势进行评价。绩效评价涉及两类用户和目的:一是公共机构内部的管理者,将绩效评价作为能源资源管理过程的工具,使用该工具获得可靠的和可验证的信息,以确定能源资源管理绩效是否满足其所设定的目标;二是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将绩效评价作为从外部对同类公共机构进行比较的工具,使用该工具获得可靠的和可验证的信息,以确定不同公共机构的能源资源管理程度、水平及其分布情况,从而促进同类对标、实现整体绩效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进行能源资源管理绩效评价能够帮助公共机构:
——识别和确定需要控制的重要能源资源使用;
—建立能源资源管理基准;
——依据选择的指标和基准评估能源资源管理绩效;
——确定能源资源管理需要改进的领域和方向。
GB/T30260—2013
1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管理绩效评价导则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公共机构能源资源管理绩效评价的相关术语和定义、能源资源管理绩效指标、内部能源资源管理绩效评价方法、外部能源资源管理绩效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机构内部的管理者对其能源资源管理绩效进行评价,也适用于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对不同公共机构的能源资源管理绩效水平进行比较评价。其他为公众服务、非营利组织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应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B/T29149—2012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50176—199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2333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共机构publicinstitutions
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3.2
能源资源管理energyandresourcemanagement
对能源资源使用过程的计划、组织、控制和监督等一系列活动。
注:资源主要是指水资源。
3.3
能源资源管理绩效energyandresourcemanagementperformance
与能源资源管理有关的可量化的结果。
3.4
能源资源管理绩效指标energyandresourcemanagementperformanceindicator
反映公共机构能源资源管理绩效水平的参数。
注:指标有多种表现形式,例如评分值、测量值、比率或模型。
3.5
能源资源管理绩效评价energ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