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工程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3篇).docx
文件大小:40.66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6-28
总字数:约5.11千字
文档摘要

第1篇

一、方案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工程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工程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工程管理人才。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系统、高效的工程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社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

二、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定位

工程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扎实的工程管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在国内外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等从事工程管理、项目管理、投资咨询、科研教学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培养规格

(1)知识目标: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熟悉国内外工程管理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具备项目管理、组织协调、沟通协作、创新思维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独立解决工程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3)素质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培养方案

1.学制与学位

工程管理类专业学制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专业课程体系

(1)公共基础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军事理论等。

(2)专业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工程制图、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建筑设备、工程经济学、工程力学、工程测量等。

(3)专业核心课程: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造价管理、合同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项目审计、工程项目评估等。

(4)选修课程:根据学生兴趣和就业方向,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如:项目管理软件应用、工程项目投融资、工程项目监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项目咨询等。

3.实践教学环节

(1)课程实验:开设与专业课程相对应的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2)课程设计:结合专业课程,开展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训,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项目管理流程,提高实践能力。

(4)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选择一个工程项目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实践教学:采用现场教学、项目实训、企业参观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课程、在线答疑、在线作业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四、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

1.教学管理

(1)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秩序,确保教学质量。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质量。

(4)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

2.质量保障

(1)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开展教学质量评估。

(2)加强学生学业管理,关注学生学业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五、预期效果

通过本工程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预计达到以下效果:

1.提高工程管理类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我国工程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4.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声誉,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六、结语

本工程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旨在为我国工程管理事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2篇

一、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宽广专业知识、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系统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2.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能够运用现代工程管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4.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二、培养规格

1.政治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理论知识: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规范。

3.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运用现代工程管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4.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