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残疾人群体的就业思考及对策.docx
文件大小:19.15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28
总字数:约3.93千字
文档摘要

残疾人群体的就业思考及对策

2024年9月,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消息,我国现有8500万残疾人,持证的有3800多万人,残疾人仍占我国人口数量较大的比例。针对残疾群体的特殊性,需要整个社会予以关注和帮助。尽管,相关国家部门、社会组织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对残疾人群体给予尽可能多的帮扶,以保证其正常生活,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融入主流社会。但在日常生活中,残疾人就业难问题仍亟待解决,残疾人劳动权遭受损害的现象仍有发生。当今,如何更好地保护残疾人的劳动权益成为我们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一、直面现实:

残疾人就业的情况分析

(一)残疾人就业制度分析

我国关于残疾人就业制度还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四章《劳动就业》明确规定了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自由劳动的权利,促进残疾人劳动就业的方针,给予残疾人的优惠与扶持以及社会各方面的责任等内容。根据“十三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的现实背景,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推动残疾人保障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并指出“完善残疾人就业法规政策”“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改进残疾人就业服务”等多项重点任务。国务院发布的《平等、参与、共享:新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70年》白皮书第五项《就业与创业》指出,中国以建立劳动福利型残疾人事业为目标,通过制度、渠道、体系等多方面促进残疾人就业权利的实现。

由此观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制度构建,立法部门与行政部门为了共同目标付诸行动。残疾人就业制度体系的蓝图正在人们面前徐徐展开,为残疾人的劳动权和基本生存权益保驾护航。

(二)残疾人就业实践分析

2023年9月18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党和国家自始至终关注着残疾人群的幸福生活。这不仅使社会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覆盖残疾人,还格外注意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残联等有关社会组织、政府机构组织国有企业助残就业专场招聘活动,推广“千企万人助残就业计划”项目;持续释放惠企政策“红利”,给企业审核发放补贴,促进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对灵活就业的残疾人发放社会保险补贴;加强各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建设。如,北京市中科院残联通过自筹资金的方式创建了帮扶性就业基地。

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各级政府都将残疾人就业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从制度、资金、技术等多角度、多层次为他们提供政策性帮扶,取得的成效也较为明显。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得以参加职业教育培训,劳动技能得以提升,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出现残疾人的身影,越来越多的残疾人的声音被关注和重视。

二、权利之源:

残疾人劳动权保障问题分析

(一)残疾人劳动权的权利基础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人们通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方式,满足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劳动权的特征可以总结概括为法定权利、综合性权利,具有二重性。

劳动权是法定权利。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首创劳动权,并规定这为宪法权利。我国劳动权的法律保障体现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中,其第四十二条规定,每一位公民都负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应当为其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劳动权提供了专项法律保护,维护劳动者各项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事业顺利发展。法律规定了劳动权的设立、内容、范围、救济等,劳动权由此获得国家公权力的保障。

劳动权是综合性权利,包括就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等多方面内容。这要求我们在保护残疾人劳动权的过程中,不能仅从保障劳动者就业权的单一角度评价,还要考虑其是否获得足额的劳动报酬,是否在规定时间内休息、休假,是否在进入岗位前已经进行严格的职业培训,观察是否满足了残疾人劳动权的真实需求。

(二)残疾人劳动权保障的影响因素

经过上述分析,残疾人的劳动权具备合法性与合理性。但是,在现代社会中,残疾人劳动权受到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其原因复杂多样,笔者将从外部环境因素和残疾人自身原因分别进行分析、讨论。

从外部来看,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有限,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的岗位数量则相对更少。其次,社会歧视现象依然存在。社会长此以来形成的观念偏差,残疾人的障碍能力被过分夸大,导致一些企业认为聘请残疾人容易使工作流程受到阻碍,影响企业外在形象。最后,残疾人的劳动权相较于健全人而言保障不够完善。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少部分用人单位存在无正当理由随意解雇残疾人员工的现象,且没有给予其相应的补偿金。一些残疾人接受教育水平较低,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同时,残疾人在就业方面存在一些阻碍因素。其一,一些残疾人教育水平低,劳动技能差。部分残疾人的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他们可能因此丧失学习机会,导致自身教育水平较低。因此,在招聘时,企业倾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