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写作与沟通 授课计划.doc
文件大小:61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6-28
总字数:约1.45千字
文档摘要

课程名称

写作与沟通

授课

班级

课程负责人

姓名

职称/职务

所在单位(部门)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技能型必修课程,以“理论-实训-职业”体系培养符合现代职场要求的复合型应用文写作能力。课程系统讲授24类职场必备应用文写作规范,通过“写作思维训练+文本解构实训”双轨模式,使学生掌握“必须、够用”的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重点提升学生应用文阅读、分析评价和快速撰拟三大核心能力。采用“三真”教学模式(真实案例、任务、场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高频文书写作的能力,课程注重“写作即管理”的职业思维培养,强化依法办事、政策执行和职场沟通素养,同步提升问题分析、方案设计和团队协作等职业关键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就业应聘奠定坚实基础,实现从写作技能到职业素质的系统提升。

二、课程任务及目标:

课程任务:课程采用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讲解、范文解析、情境模拟、实战演练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应用文书写作的核心要素,包括通知、通报、请示、批复、意见、报告、函、求职信、简历、启事、条据、竞品词、演讲稿、请柬、邀请函、申请书、倡议书、计划、总结、述职报告、调查报告、声明、公开信、简报等文种的文种知识、写作常识,让学生掌握应用写作基本理论和一般规律,养成良好的应用写作思维,能够写出规范的、常用的应用文书,并为将来实际工作打下必备的基础。

课程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比较扎实的应用写作基础理论知识及常用应用文体的分析、评价及实际写作的能力;熟悉若干主要文种的写作格式、写作要求;通过阅读例文和瑕疵文案分析,掌握常用文种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怀疑批判精神,提高学生应用写作技能和语言表达水平,具备对常用应用文体的分析、评价及实际写作能力,并为学生学好各门专业课和将来在实际工作中写好应用文打下必备的基础。最终实现从写作技能到职业胜任力的全面提升。

三、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课堂讲授、讨论、演示、情景模拟。

四、选用教材:

选用教材:《写作与沟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5年2月。主编丁雪昭,孙嘉慧。

本课程计划总学时

48

本学期

学时

周学时

3

审阅签章

课程负责人

教研室主任

教学周数

16

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机动

合计

系主任

教务处长

12

20

0

48

课程授课计划

(202×/202×学年第学期)

课程授课计划

课程负责人课程名称写作与沟通授课班级_

授课章节及标题

学时

教学方式

课后作业

授课地点

授课教师

理论

实践

模块一

认识应用文

应用文概述

1

应用文的写作要素

2

应用文的表达方式

2

1

模块二

党政文书写作

党政公文写作概述

3

通知、通报

2

2

请示、批复

2

1

意见、报告

2

1

1

1

模块三

认识大学生通用文书

求职信、简历

2

2

启事、条据

2

2

十一

竞聘词、演讲稿

2

1

十二

请柬、邀请函

2

1

十三

申请书、倡议书

2

1

十四

模块四

日常事务文书

计划、总结

2

1

十五

述职报告、调查报告

2

1

十六

声明、公开信

1

1

十七

简报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