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目送读后感800字作文
放下手中的青花瓷碗,眼前蒙起一阵水雾,模糊的视线中恍惚出现了一个身材矮小的老者,蹒跚着步伐。却看不清面容,只是佝偻着背,很低很低。本店铺特地准备了目送读后感800字作文,欢迎借鉴学习!
目送读后感800字作文1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是龙应台在她最近出版的一部书《目送》中的一段。龙应台,这支亚洲最犀利的一支笔,也会有最柔软和难以言尽的时候。在此之前我读过她的《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都是用尽了深沉和喜悦的笔锋,写尽了一个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滴惊叹和感慨。而《目送》却是思考着生与死的人生大问题,在写父亲的逝去、母亲的垂老、儿子的远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进的同时还写失意、失败、脆弱和放手,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其实,《目送》只是这本书中的开篇。开头作者是写自己在孩子第一天上学时看着他慢慢地一步一回头地走进校门,消失在自己的视野中;再到孩子十六岁时在机场目送他离开;当孩子慢慢地不再粘着父母,不再愿意和父母齐头并进的时候,这个做母亲的人,慢慢地独自咀嚼着这份落寞,慢慢地眼前出现了另一个背影,这个背影也是落寞的。在被泪水湿润而模糊了的视线里,我们都看到了那个背影,是被长大了的我们无意时怠慢了的父母的背影。他们从不打搅我们,总是在离我们十步之遥的地方缓慢前行,是为了看我们是否安全,是确保我们在无助的时候能第一个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是在看到我们欢乐时他们也能偷着乐……是的,养儿方知父母恩。在我们目送着孩子远离了自己的视野时,才知道这样的滋味父母已经尝过了很多遍。
于是,我读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话。一下子,眼泪就像决堤了一样再也不能收住。我一遍一遍地读着这段话,那不必追三个字狠狠地刺痛着我的眼睛。孩子所去的方向是灿烂的未来,而那个背影要去的地方却是无尽的黑暗。我知道,花开总有花落的时候,但,真到了那天,情何以堪?熟悉的老屋却没有了最亲的人,庭前花开却失去了驻足欣赏的人,你的喜悦再也无人分享,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人知道你额前的伤疤出自何时来自何处,你,可以这样想象吗?
感谢龙应台的《目送》,让我们下定决心再对父母好一点,再好一点。穷尽我所有,爱他们,因为我们是爸妈最亲爱最疼爱的孩子!
目送读后感800字作文2
“极度残酷”背后——我读《目送》
第一次认识龙应台是高中入学考试。那句话,那篇文章,给我带来太深的触动。以至于语文试卷被打湿了一片。于是一直认为,龙是一位温柔的母亲,体贴的女儿。
后来在学校的书店看到了她的书——绿色封面的《目送》,不经思考就买下来了。每每午睡之前,都心怀崇敬地拜读她的一篇散文,而每次它都不失所望地带给我或多或少的感动。《目送》让我想到已故的外婆和时刻惦记着我的母亲;《雨儿》使我更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时刻刻;《同学会》提醒我当青春已过万重山,同学少年皆物是人非;《(不)相信》使我意识到随着时间流逝,有些事情才能被看清……高一的每一个午后,我都用十分钟来享受每一次成长。于是我更加确信,龙是一个虽然名字奇怪但温柔而真实的知识女性。
周末回家,闲暇时光里百度龙应台,我发现了她许多令我吃惊的身份——中华民国文化部部长,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第一个台湾女记者,香港大学第一位终身教授……这样的层层光环让我有些不敢相信龙应台是那个喜欢喝茶、摄影的文艺青年。更出我意料的是,这位我看来有无限柔情的母亲竟然被公认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怒目金刚”!她信奉民主自由,在文章里写道:“民主并非只是选举投票,它是生活方式,是思维方式,是你每天呼吸的空气、举手投足的修养,个人回转的空间。这,在小方格窗里是看不到的。所以如果你对小方格里的混乱失望,不要忘记,真正的民主在生活里,在方格以外的纵深和广度里。”她也批判台湾的执政者:“一介不取是基本操行,诚实是第一原则”……我不禁疑问,这真的是我在读的龙应台?她真的是那个感情细腻的女作家?
后来,我在《山路》里找到了答案:“我们这一代人,错错落落走在历史的山路上,前后拉得很长。同龄人推推挤挤走在一块,或相濡以沫,或怒目相视。年长一点的默默走在前头,或迟疑徘徊,或漠然而果决。前后虽隔数里,声气婉转相通,我们是同一条路上的同代人。”她便是那默默在前头领路的人,她做着她能做和该做的事,她保护我们这些孩子。然而在精神上,我们和她,确是同一代人。她是有血有肉,富有情感,自由爱人的当代文化人,如岩石的重量一样无比真实。生活赋予我们的是困难以及战胜困难的决心。我们目送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