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关联的深度剖析.docx
文件大小:40.94 KB
总页数:21 页
更新时间:2025-06-28
总字数:约2.69万字
文档摘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关联的深度剖析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一种主要定植于人类胃部及十二指肠内的革兰氏阴性菌,呈螺旋状或S形、弧形。2023年发布的《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指出,中国幽门螺杆菌人群感染率近50%,不同人群感染率在35.4%-66.4%之间,其感染具有人群感染率高、疾病负担重、耐药率高的特征。幽门螺杆菌凭借其螺旋形结构、鞭毛、尿素酶等特殊结构和生理特性,得以在胃酸环境中生存,并通过产生多种酶和毒素、引发免疫反应等机制,损伤胃黏膜,进而引发多种胃肠道疾病。如幽门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