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法扳法张春涛第1页,共3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对关节做被动性活动,使其在活动范围内产生滑动、分离、旋转、屈伸和收展等运动的一类手法,称为运动关节类手法。主要包括背法、扳法、摇法和拔伸法。特点:1、无阻力的被动运动。2、节奏明快,立竿见影。概念第2页,共3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背法(一)定义:将受术者背起,对腰椎进行牵引、摇晃、振动以及瞬间后伸的操作方法。,称背法。(二)作用: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解除交锁。(三)临床应用: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腰肌劳损、退行性腰椎炎、腰椎小关节紊乱或后关节滑膜嵌顿。第3页,共3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背法(四)操作术者与患者背靠背站立,双足分开与肩等宽,用两肘勾套住患者肘弯部,然后屈膝、弯腰、挺臀,用骶部顶住受术者腰部,将其反背起,使其双脚离地悬空,受术者头应后仰,紧靠住术者背部。先利用患者自身重力,牵伸腰椎片刻;然后术者臀部可做上下或左右晃动、抖动,使患者腰部和下肢部随之左右摆动,错位的小关节和痉挛的肌肉得以松动。当术者感到患者处于放松状态时,即做一突发的、快速的伸膝挺臀动作,瞬间加大受术者的腰部后伸幅度,可听见腰椎关节的弹响声。*第4页,共3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关节扳动类手法定义:术者双手握住受术关节两端,沿着关节运动轴的方向,在阻力位或“扳机点”处,做瞬间、快速、有控制的相反方向用力,扳动关节。第5页,共3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扳法的注意事项1.不可逾越关节运动的生理范围。2.不可使用暴力和蛮力。3.不强求关节弹响声。4.诊断不明确的脊柱外伤及带有脊髓症状和体征者禁用扳法。5.老年人严重骨质病变慎扳或者禁扳6.先松解,后扳动第6页,共3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扳法的作用关节:整复错位、滑利关节、松解粘连筋:舒展、拉伸、解痉,恢复疲劳,整复“筋出槽”第7页,共3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颈椎扳法1、颈椎斜扳法2、颈椎侧扳法3、颈椎旋转定位扳法4、寰枢关节旋转扳法5、仰卧位颈椎旋转扳法第8页,共3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颈椎斜扳法操作:患者正坐,头略前屈15度左右,术者一手托下颏部(或对侧面颊),一手扶后枕部,先摇动颈椎,待其放松后,然后旋转到达“扳机点”后术者双手再反向用力(瞬间、快速、有控制)扳动颈椎。第9页,共3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颈椎侧扳法患者正坐,术者站其身后,用一手拇指(虎口处)按抵住侧弯颈椎凸侧的横突处,另一手手掌按抵其对侧的颞部。两手朝相反方向用力,至阻力位时,扳动颈椎(5~10度)。主治:颈椎侧弯,如颈椎病、肌性斜颈、落枕、小关节紊乱。第10页,共3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患者正坐,低头15度,医者站其侧后方,甲手肘关节屈曲用肘窝将其颏部托住,并用前臂与上臂(胸壁外上方)将其头部夹紧,乙手用拇指面顶按住患者颈椎棘突偏歪侧的后外侧缘。先拔伸,再左右摇动,待其放松后,甲手旋转头部至阻力位,再作突然的扳动,乙手推拨棘突,使其归位。(三)颈椎旋转定位扳法第11页,共3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寰枢关节扳法患者坐于低凳上,头微曲屈。医者站于其侧后方,用一手拇指顶按住第二颈椎棘突,另一手以肘弯勾住下颌部,肘臂协调用力,将颈椎缓缓向上拔伸。然后使颈椎转向患侧,当有阻力时,随即用巧力寸劲进行扳动。第12页,共3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五)仰卧位颈椎旋转扳法第13页,共3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胸椎扳法1、扩胸牵引扳法2、胸椎对抗复位扳法3、胸椎对抗复位扳法二4、仰卧压肘胸椎扳法5、扳肩式胸椎扳法第14页,共3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扩胸牵引扳扳法患者坐位,两手十指交叉扣住抱于枕后部。术者站在其身后,用一侧膝关节抵住患者背部病变处,两手分别握扶住患者两肘部。让患者做主动前俯后仰运动,并深呼吸,即前俯时呼气,后仰时吸气。如此活动数遍,当后仰到最大限度时,术者随即两手用力将患者两肘部做突然的向后拉动,同时膝部也向前做顶抵,常可以听到“喀”声,表示手法成功。*第15页,共3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胸椎对抗复位扳法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