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OBE教学理念下《电机及拖动基础》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索.docx
文件大小:16.9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28
总字数:约3.74千字
文档摘要

OBE教学理念下《电机及拖动基础》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1981年,Spady等人提出了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即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简称OBE)。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国家全面发展的核心力量,全国各高校要面向社会需求,转变目前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电气类人才。OBE教育理念引导下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主动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以多平台为支持的师生双向互动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培养学生能力目标的主体地位,体现以社会发展需求能力为本和制定个性化教学的现代教育理念。

《电机及电力拖动》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电梯工程技术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必修课程,是研究运动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电力驱动的一门技术基础科学。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下,教师仍按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和授课计划,不能满足社会生产对学生的技术要求,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课堂讲解,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结合于生产实际,不能对知识更好的理解,更难提出创新性设计。为提高电气类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高技能人才,拟从多层次构建OBE教育理念下的《电机及拖动基础》立体化教学模式。

1《电机及拖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电机及拖动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不管教材选用,还是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过程实施和课程评价,都已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教学体系。教师习惯沿用以前的教学方式,不愿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显然在现代教育环境下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对该课程进行了整体的调研分析,问题如下:

1.1根据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通过对我校及周边多所高职院校进行教学调研,发现《电机及拖动基础》的大多数授课仍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授课模式。所选教材好多都是老版本的章节式教材,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大纲和课时安排也是千篇一律,很少能将电机拖动的工程应用案例引入课堂。

1.2实验实训教学模式单一。通过对职业院校的实验实训教学状况调研发现,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有实验平台,但只适合开展基础性的验证实验,并且利用率不高,对于创新性实验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二是有的院校直接没有设置该课程的实验室,实训室的利用率也不高,学生结束一学期课程,甚至连电动机实物都没有见过,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1.3缺乏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通过调研,发现只有少部分高职院校建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体系,但使用率不高,维护更新不及时,师生互动较少,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难及时得到解决。

因此《电机及拖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亟需改革,按社会发展需求制定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按需设课,并将信息化教学手段用于课堂,校内实训、企业参观体验满足同学们的实践需要,构建一种OBE教学理念引导下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2OBE教学理念引导下的立体化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OBE教学理念,正是这样一种基于产出能力培养的教育指导理念。通过行业调研、专家建议和毕业生就业反馈等信息明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和课时、完善实践教学,全面优化教育体系,给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权,根据学生个人发展需求提供相关课程和实际帮助。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是当代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驱动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除了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融入社会发展的新技术、新思想,需要具有较强的学习沟通能力。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承担不了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改革新的教学模式,按照学生毕业后5年内的社会需求设定教学目标,进而制定适应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基于OBE教育理念的立体化教学旨在培养学生针对前沿技术的科研创新能力,不仅要实现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科技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3《电机及拖动基础》改革教学模式的构建

《电机及拖动基础》的教学改革,聚焦于三个方面的改进。第一、教学目标。我们要把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设定为总的教学目标,以此为引导,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第二、教学实施过程。根据构建的课程体系,以如何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组织沟通能力”为出发点,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结合智慧课堂分层次进行教学;第三、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日的自主学习状况以及学为所用的成果,采取适宜的学习评估方法和考核方法,并注重创新能力的评价。这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路径,师生关系也会走向平等化、民主化。

3.1教学目标设计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