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省互联网管理和应急支撑中心招聘方案笔试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根据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中的相对密集度,可将产业划分为不同类型。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钢铁业、化工业
B.土地密集型产业—牧业、采掘业
C.技术密集型产业—微电子工业、现代制药业
D.资本密集型产业—重型机械工业、电力工业
【答案】:A
【解析】本题可根据各产业类型的特点,对每个选项所列举的产业进行分析判断。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钢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化工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先进的化学工艺和技术设备,并且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建设和运营工厂,它们都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并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土地密集型产业是指在生产要素的投入中需要使用较多的土地等自然资源才能进行生产的产业。牧业需要广阔的牧场来养殖牲畜,采掘业需要大面积的土地来进行矿产资源的开采,所以牧业和采掘业属于土地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和智力要素依赖大大超过对其他生产要素依赖的产业。微电子工业需要先进的芯片制造技术和大量的科研投入,现代制药业需要高端的生物技术和研发能力,它们都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是指需要较多资本投入的行业、部门,其特点是技术装备多、投资量大、容纳劳动力较少、资金周转较慢、投资效果也慢。重型机械工业需要大量资金用于购买生产设备和原材料,电力工业需要巨额投资建设发电厂、输电线路等基础设施,所以重型机械工业和电力工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综上所述,答案是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归类为钢铁业、化工业是错误的。
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战役,描述不正确的是()。
A.鸣条之战,商灭了夏,商汤建立了中国的第二个王朝商朝
B.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的数万楚军同秦将章邯、王翦所率的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战役
C.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383年,最终东晋打败前秦,制止住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D.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答案】:B
【解析】本题可根据各战役的相关史实,对每个描述进行逐一分析。鸣条之战中,商汤率领商部落军队与夏军在鸣条进行决战,夏桀战败,夏朝灭亡,商汤建立了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该描述与史实相符。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而王翦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并非巨鹿之战的秦军将领,所以该描述不正确。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前秦出兵伐晋,双方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此次战役制止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该描述与史实一致。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绿林军万余人在刘秀的带领下击破王莽军的数十万大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该描述正确。综上,描述不正确的是巨鹿之战相关内容。
3、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服务群众
B.爱岗敬业
C.办事公道
D.奉献社会
【答案】:B
【解析】在职业道德的诸多要素中,爱岗敬业是核心。爱岗敬业具体表现为从业者对自身所从事职业的敬重和热爱,它要求人们对工作全身心投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只有做到爱岗敬业,才能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服务群众是职业道德的归宿和最终目的,它强调把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办事公道是指在处理事务、解决问题时,要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奉献社会则体现为一种无私的付出精神,是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所以该题答案是爱岗敬业。
4、生产商品的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答案】:D
【解析】在生产商品的过程中,劳动可以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它通过特定的生产方式和操作,运用各种生产资料,将原材料转化为具有特定使用功能和用途的商品。例如,裁缝用针线和布料制作衣服,农民用农具种植粮食,这些都是具体劳动,其结果是创造出了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而创造新价值是抽象劳动的作用。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凝结在商品中形成商品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削而产生的,并非具体劳动的直接作用。必要价值是用以补偿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的创造与抽象劳动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必要劳动时间相关,也不是具体劳动的直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