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是否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
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和发展B.对立统一C.质量互变D.否定之否定
5.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主体头脑中固有的D.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6.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7.商品的二因素是()
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和价值C.价值和交换价值D.价格和价值
8.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A.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的剩余价值决定的B.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决定的C.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D.劳动者劳动时间的长短决定的
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10.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
A.获得垄断利润B.获得超额利润C.获得平均利润D.获得利润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有()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古希腊哲学
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相互联结的关系D.相互转化的关系
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社会存在包括()
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物质生产方式D.政治制度
6.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
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科学技术
7.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A.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B.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D.消除商品经济的矛盾
8.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D.垄断剩余价值生产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
A.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B.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C.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D.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10.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包括()
A.生产的全球化B.贸易的全球化C.金融的全球化D.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4.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5.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6.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7.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8.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9.垄断价格的出现否定了价值规律。()
10.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害无利。()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答案: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开放性。科学性揭示规律;革命性批判与变革;实践性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人民性代表人民立场;发展开放性随时代发展而发展。
2.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答案:量变是事物数量增减和场所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