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3-2025北京高三(上)期末政治汇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单选题
1.(2024北京朝阳高三上期末)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是该法部分条文:
第六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
……
上述法律规定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①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②明确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向和任务
③要求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④是全国人大完整遵循立法程序进行科学立法的成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3北京海淀高三上期末)某设计师利用汉字形义相生的特质,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中国传统水墨书写的“山、水、风、云”四字,结合文房四宝的形象,提炼出“字与笔恩重如山”“字与纸如鱼得水”“字与墨如沐春风”“字与砚闲逸如云”四种意象表达。该设计(???)
①通过创新性表达,生动诠释汉字蕴含的丰富情感
②坚持交流互鉴,吸收外来有益成果充分展现汉字之美
③表明人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建立新的自在事物的联系
④说明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3北京海淀高三上期末)“落叶满庭阶,秋风吹复起”,落叶自古以来便传递着诗意与哲思,总能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不少城市结合区域特点、历史内涵、建筑风格精心挑选道路,开启“落叶不扫”景观道路计划,让落叶以最温暖的方式演绎城市的浪漫与温柔。“落叶不扫”(???)
①根据人们的主观需要改造自然,展现城市独特之美
②唤醒人们的文化记忆,让价值观成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③让人们漫步街头欣赏秋色演绎的诗意,丰富审美情趣
④使城市的历史文化与落叶之美有机结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4北京昌平高三上期末)我国现存的古廊桥(如右图)是桥梁与房屋的珠联璧合,代表着中国人的智慧和营造技艺,是世界文明宝库的一大奇观,主要分布在东南山区、西南地区等地。古往今来,廊桥不仅是跨越江河溪涧的交通设施,也是当地人交流的会场、娱乐的剧场、交易的市场,是乡愁记忆的重要载体。穿越历史风雨沧桑的廊桥急需保护,是因为(???)
①廊桥作为地理文化的标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②廊桥承载着百姓的生活意趣和精神需求,应在保护中传承
③沉淀在廊桥中的文化基因只有通过旅游开发才能得到发展
④文化具有继承性,廊桥的功能来自时间,越古老的文化越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4北京顺义高三上期末)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体现为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施行(???)
①为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②需要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从事执法活动
③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④是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主观题
6.(2023北京东城高三上期末)
北京东城,以书之名打造爱“阅”之城。
■书店“四进”
东城区出台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对接空间资源、提供金融帮扶等政策支持实体书店发展,制定配套奖励管理办法,推动实体书店进商场、进楼宇、进社区、进园区,让书香浸润城市更多角落。
■“馆店结合”
集阅读、休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图书馆向社区延伸,书社和公共图书馆联合推出“特色书店+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让阅读嵌入日常生活圈。
■阅读“悦美”
东城区串联优质书店和图书馆推出“国潮风尚”“书映百年”等探访线路,为市民提供高品质阅读体验与文化生活方式。“国潮风尚”线路集粹了浓郁老城和现代都市特色。“书映百年”线路途经北大红楼,书店图书品类及特色体验活动彰显北大红楼革命历史主题。
东城,密织阅读网络,让市民尽享阅读之乐,绘就城市文明幸福底色。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谈谈东城区是如何以书之名打造爱“阅”之城的。
7.(2024北京丰台高三上期末)2023年(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江苏洪泽古灌区、山西霍泉灌溉工程、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4个中国灌溉工程全部申报成功。
我国是农业古国,也是灌溉大国。一座座中国灌溉工程遗产是我国水利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依然为灌良田、护安澜、兴产业提供着有力的支撑。
翻山越岭的渠系、结构精妙的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