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讲语言得体-整本书阅读(专项训练)
目录
TOC\o1-2\h\u01课标达标练
题型01语言得体:红楼梦
题型02语言得体:乡土中国
02核心突破练
题型01语言得体:整本书阅读
03真题溯源练
01语言得体:红楼梦
1.按要求选择。
小徐同学想探究《红楼梦》中贾探春这一人物形象,她列出了一些要细读的章回,你认为其中哪一回略读即可?(???)
A.第3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B.第37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衡芜苑夜拟菊花题”
C.第55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D.第74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之整本书阅读。
A.第3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介绍贾探春的笔墨较少,因而这一回略读即可。
B.第37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衡芜苑夜拟菊花题”中,探春写了《咏白海棠》,“玉是精神难比洁”,正是“才自清明志自高”的同义语。“雪为肌骨易销魂”也是她“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的形象的进一步描绘。芳心无力,使人联想到断线风筝;绢仙羽化,也使人联想到离家远嫁。探春把自己的情操赋予了白海棠,实际上是借白海棠咏叹自己。
C.第55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中,凤姐小产,王夫人治家水平有限,找李纨协助,无奈李纨也是个活菩萨,只怕越帮越忙,又派探春宝钗协助。这一回主要写探春管理贾家事务。
D.第74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中,写到查抄大观园时,在探春室内,探春不但顶撞凤姐,还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耳光,痛骂狗仗人势的奴才。这充分体现了探春的性格和远见卓识。
故选A。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选择。
《红楼梦》的哲学意味正是:人类的诗意生命应当生活在污浊世界的彼岸。人生只是到人间走一遭的瞬间,最高的诗意应该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如黛玉、_____等,离世时不带地球上的浊泥与尘埃。
A.巧姐 B.李纨 C.晴雯 D.袭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之整本书阅读。
根据晴雯的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可知,她是一个美丽、聪慧,最有反抗精神的女奴,她心比天高,不愿同流合污,想要保持自己的洁白之身。
故选C。
3.按要求选择。
《红楼梦》第一回中,有僧人说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他所指的人物是(???)
A.甄英莲 B.薛宝钗 C.林黛玉 D.贾迎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之整本书阅读。
此处所指人物是甄英莲。
第一句:香菱(英莲)生在富康人家,是父母的掌上珠,自然是娇生惯养。父母拒绝癞和尚的要求,癞和尚说别看你现在宠他,总有一天他要离开你的。第二句:菱花暗指香菱,雪澌澌暗指薛潘。雪与薛音相近。第三句:香菱是在元宵佳节时被人拐走的。第四句:甄家整个败落于大火之中,被一把火烧得干净,最后甄老爷也出家了,自然是烟消云散了。
故选A。
4.按要求选择。
有些小说写人,好人好得十全十美,坏人坏得彻头彻尾;《红楼梦》注意塑造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打破读者的思维定势。下面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选项是(???)
A.薛蟠误将唐寅说成“庚黄”时自嘲:“谁知他‘糖银’‘果银’的”,透出不呆的机智。
B.薛蟠与冯公子争买香菱,放纵家奴打死人,竟如同没事人一走了之,显出他的暴虐可恶。
C.柳湘莲因尤三姐事出走,薛蟠派人寻柳未果,陷入悲痛中,显示他待人真诚可爱的一面。
D.小说常写好人被冤枉,宝玉挨打,薛蟠被诬作告密者,这种写法能打破读者的思维定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之整本书阅读。
题干的观点是“有些小说写人,好人好得十全十美,坏人坏得彻头彻尾;《红楼梦》注意塑造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打破读者的思维定势”。
在《红楼梦》众多人物当中,说起薛蟠,很多人必定嗤之以鼻,认为薛蟠只不过是个仗势欺人的好色之徒,呆傻之辈,否则也不会落了个“呆霸王”的外号。薛蟠与冯公子争买香菱,放纵家奴打死人,竟如同没事人一走了之,显出他的暴虐可恶,仗势欺人,该形象没有打破读者的思维定势。
故选B。
5.按要求选择。
现代人根据《红楼梦》改编的话剧,有的情节符合原著人物的性格发展逻辑,有的则未必。下列改编不符合原著人物性格特征的一项是(???)
A.尤三姐自刎前,增加柳湘莲对她表白的细节,尤三姐说“太晚了”,强化遗憾之情。
B.尤三姐拔剑与柳湘莲双人舞,将“不了的情意”在舞姿中表达得凄艳、含蓄而无奈。
C.“共读西厢”中,宝玉借西厢台词表白,黛玉觉得隐藏的情感终被印证,喜极而泣。
D.宝玉借戏词表白;黛玉先害羞,自己还接口念叨起来,最后才突然动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