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讲语言得体-名句成语熟语(专项训练)
目录
TOC\o1-2\h\u01课标达标练
题型01语言得体:名句
题型02语言得体:成语熟语
02核心突破练
题型02语言得体:成语熟语名句
03真题溯源练
01语言得体:名句
1.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诗句不能体现“天地为庐”宇宙观的一项是(???)。
谢灵运《山居赋》里有“抗北顶以葺馆,瞰南峰以启轩。罗曾崖于户里,列镜澜于窗前”之句,写出网罗天地于门户,饮吸山川于胸怀的空间意识。中国诗人多爱从窗户庭阶,词人尤爱从帘、屏、栏干、镜以吐纳世界景物。这种移远就近,由近知远的空间意识,“天地为庐”的宇宙观已经成为我们的特色了。
(节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有删减)
A.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
B.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D.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运用。
根据“中国诗人多爱从窗户庭阶,词人尤爱从帘、屏、栏干、镜以吐纳世界景物。这种移远就近,由近知远的空间意识,‘天地为庐’的宇宙观已经成为我们的特色了”可见,“天地为庐”是指人们从人工建筑与外界空间相交接的部分去“吐纳”景物,把遥远的天地纳入近在咫尺的“庐”中,又以“庐”为天地自然混同的一部分,借“庐”的特点去观赏景物。
A.着意从“梁栋间”“窗户里”感知自然风云,符合其特点。
B.这句纯粹是户外景色描写,并无“庐”在其中的作用,故不符合其特点。
C.从“窗”“门”感知外界景物并将之容纳为房屋本身的一部分,符合其特点。
D.着意从“笔底”“樽前”等于人相近的事物中容纳江声、帆影等远景,移远就近,符合其特点。
故选B。
2.逸夫舞台装修,正在给台柱选配楹联,在审读文案时,应该排除的一项是(???)。
A.辨忠奸不外人情天理,思果报即在目见耳闻。
B.六礼未成转眼洞房花烛,五经不读霎时金榜题名。
C.怒骂笑啼皆学问,悲欢归去尽人情。
D.琴瑟春常在,芝兰德自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对联内容。
D.“琴瑟春常在,芝兰德自馨”的意思是:友好的往来,让人感觉到像春天般的温暖,高尚的道德情操,像兰花一样发出香气。此句侧重指人的交往与高尚的情操,一般用在居室环境中,不符合戏台的语境。
故选D。
3.小明这次作文,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大胆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下内容适合老师作评语的一项是(???)。
A.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B.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C.撼树蜉蝣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D.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运用。
答题时,依据古诗文中出现的关键字词,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与诗句的主旨,然后结合题干给出的条件与语境,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项,“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意思是: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
B项,“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是评价诗歌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古常新。
C项,“撼树蜉蝣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是一种自谦,意在表达自己象蚍蜉撼树一样不自量力,只是书生一时技痒爱议论罢了。
D项,“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的意思是:每个人都可以手握凌云大笔纵横挥洒,如果只是跟在别人身后亦步亦趋,那就实在太可怜了。表达文章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绝不能一味仿效别人。与题干“大胆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的语境相匹配。
故选D。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刚健进取的精神,下列句子中最符合此种精神的一项是
A.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溥冰。
B.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C.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
D.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运用。
本题相关句子属于诗文方面,首先要读懂,在理解表层含义的基础上去解读深层内涵是重点。题干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刚健进取的精神,下列句子中最符合此种精神的一项是”,从所给四个选项中找出表现相同的精神的一项即可。
A项,“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溥冰”意思是: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渊,就像脚踏薄冰。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可见不符合题干中所表现的精神。
B项,“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大意是: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深层含义是词人慨叹身世: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表现了词人在幻想、希望与失望、展望的感情挣扎中的矛盾彷徨苦闷心理,可见不符合题干中的精神要求。
C项,“源